认识小数教案

时间:2025-04-05

《认识小数》教案(精选13篇)

《认识小数》教案 篇1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1. 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

  十进分数除了可以写成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教学小数的概念编排了四道例题。前两道例题联系具体的数量复习一位小数,引出两位、三位小数,初步概括小数的意义。后两道例题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计数方法,进一步加强小数的概念。

  2. 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数。

  3. 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的思考。

  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有些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也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四位数大于三位数)。而在小数中未必一定如此(三位小数不一定比两位小数大)。因此,从比较整数的大小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是单纯的认知同化和方法迁移。

查看全文

《认识小数》教案(通用17篇)

《认识小数》教案 篇1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1. 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

  十进分数除了可以写成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教学小数的概念编排了四道例题。前两道例题联系具体的数量复习一位小数,引出两位、三位小数,初步概括小数的意义。后两道例题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计数方法,进一步加强小数的概念。

  2. 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数。

  3. 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的思考。

  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有些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也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四位数大于三位数)。而在小数中未必一定如此(三位小数不一定比两位小数大)。因此,从比较整数的大小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是单纯的认知同化和方法迁移。

查看全文

《认识小数》教案(精选13篇)

《认识小数》教案 篇1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1. 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

  十进分数除了可以写成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教学小数的概念编排了四道例题。前两道例题联系具体的数量复习一位小数,引出两位、三位小数,初步概括小数的意义。后两道例题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计数方法,进一步加强小数的概念。

  2. 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数。

  3. 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的思考。

  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有些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也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四位数大于三位数)。而在小数中未必一定如此(三位小数不一定比两位小数大)。因此,从比较整数的大小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是单纯的认知同化和方法迁移。

查看全文

《认识小数》教案(通用14篇)

《认识小数》教案 篇1

  题:认识小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6课时,本课第1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    )元    1分米=(    )米 2角=(    )元    1厘米=(    )米 1分=(    )元    1毫米=(    )米 二、新授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零点零五 0.48读作零点四八 方法是什么?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提问:为什么: 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__;0.05元是5分,是5个__,也就是1元的___。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__,1元的 1元的 。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 米, 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 米。 重复回答,弄清为止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 三、延伸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 看着图形将 和 写成小数。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 、 和 ,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四、练习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练习五的1—5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查看全文

新课标《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新课标《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88页-89页及相应习题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节中主要内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从教材上来看,主要包括小数的读、写法,初步理解感知小数的意义等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方面来看,这是学生首次学习小数,在此之间,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但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看,学生对小数并非一无所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这与教材中所设计的情境是相符的。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读、写小数了,这样的学生大约应该占一半左右。

  但大部分学生对小数意义知之甚少。教材中利用测量时用不同单位这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容易使学生感到太生硬,学生在测量时也似乎还是带着问题去测量的,这部分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呢?经过思考,决定在此教给学生“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但由于小数的意义相对比较抽象,单靠这一个活动似乎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感知充分,所以,我准备把本节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节课侧重整体感知,重点放在小数的识别与读写法,以及小数意义的初步感知上;第二课时主要是读写法的练习和小数意义的进一步感知。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查看全文

徐斌老师《认识小数》(精选14篇)

徐斌老师《认识小数》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米为单位或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3、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师备课件、米尺、数目卡片、练习纸、数字卡等;生课前收集小数事例2-3则。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先请大家听一段录音,听完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播送商品信息)

  学生动手将标价牌上的数分类。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提问:关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会读小数吗?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与宽。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再组织比较,引出小数;

  然后初步归纳,专项练习(想想做做第1、3题)。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课件播放:奇奇商店要开展规范营业活动,必须将标价牌上的价格用元作单位表示。这几件商品的价格该怎么换呢?

  4角是元,还可写成( )元。1元2角可写成(  )元。3元5角可写成(   )元。

  提问:为什么4角就是十分之四元?为什么0.4元的小圆点左边要写0呢?那1.2元和3.5元为什么就不写0呢?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