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认识角教学设计(通用2篇)

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个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三、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

  ()操作实践感知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个别指一指

  B、引导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C、小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动手做角,(准备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圆片、)

  (1)学生动手做,(选择自已喜欢的材料)

  (2)适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

  3、比较大小

  (1)观察多媒体中演示的剪刀打开关闭时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开的程度有关)

  (2)直接比较,多媒体演示,一眼看出,(四个钟面)

  (3)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钟面)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3、动手剪一剪,一张纸剪一刀后,还有几个角?

  4、游戏摆一摆, 用小棒摆一个有角的有趣的图形?

查看全文

《认识角》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个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三、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

  ()操作实践感知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个别指一指

  B、引导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C、小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动手做角,(准备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圆片、)

  (1)学生动手做,(选择自已喜欢的材料)

  (2)适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

  3、比较大小

  (1)观察多媒体中演示的剪刀打开关闭时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开的程度有关)

  (2)直接比较,多媒体演示,一眼看出,(四个钟面)

  (3)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钟面)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3、动手剪一剪,一张纸剪一刀后,还有几个角?

  4、游戏摆一摆, 用小棒摆一个有角的有趣的图形?

查看全文

《认识角》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个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三、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

  ()操作实践感知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个别指一指

  B、引导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C、小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动手做角,(准备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圆片、)

  (1)学生动手做,(选择自已喜欢的材料)

  (2)适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

  3、比较大小

  (1)观察多媒体中演示的剪刀打开关闭时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开的程度有关)

  (2)直接比较,多媒体演示,一眼看出,(四个钟面)

  (3)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钟面)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3、动手剪一剪,一张纸剪一刀后,还有几个角?

  4、游戏摆一摆, 用小棒摆一个有角的有趣的图形?

查看全文

《认识角》教学设计(精选9篇)

《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个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三、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

  ()操作实践感知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个别指一指

  B、引导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C、小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动手做角,(准备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圆片、)

  (1)学生动手做,(选择自已喜欢的材料)

  (2)适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

  3、比较大小

  (1)观察多媒体中演示的剪刀打开关闭时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开的程度有关)

  (2)直接比较,多媒体演示,一眼看出,(四个钟面)

  (3)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钟面)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3、动手剪一剪,一张纸剪一刀后,还有几个角?

  4、游戏摆一摆, 用小棒摆一个有角的有趣的图形?

查看全文

认识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个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三、教学重点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

  ()操作实践感知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个别指一指

B、引导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C、小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动手做角,(准备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圆片、)

(1)学生动手做,(选择自已喜欢的材料)

(2)适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

 3、比较大小

(1)观察多媒体中演示的剪刀打开关闭时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开的程度有关)

(2)直接比较,多媒体演示,一眼看出,(四个钟面)

(3)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钟面)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3、动手剪一剪,一张纸剪一刀后,还有几个角?

4、游戏摆一摆, 用小棒摆一个有角的有趣的图形?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那么五角星能和你成为朋友吗?不过五角星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小朋友,我真的只有五个角吗?

查看全文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15篇)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 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 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 ,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