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学生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及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2、能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  教学读写方法

  1.游戏引入。

  师:剪子包袱锤玩过吗?那我们也来玩一玩,不过是有规则的。

  课件出示:同桌的2个同学玩4次,把自己的输赢的结果记在心里。

  生玩游戏,教师和其中一生一起玩。

  师: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输赢情况。

  生1:我赢3次,输1次。

  生2:我赢4次。

  生3:我赢1次,输3次。

  生4:我赢2次,输2次。

  [评析]本节课从“剪子包袱锤”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查看全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87—9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重点:负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截然相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王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五月上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查看全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继发展的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介绍古代中国对负数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生活中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够比较0、正数、负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温度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巧设问题,感知引入 — 引出负数

  1、热身游戏《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

  比如:上—下,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存入300元—取出300元等等。

  2、在春节去爷爷家拜年时,爷爷给小明100元压岁钱,但在回家后,小明将这100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你能帮小明做一下压钱的账目记录吗?(引出正、负数数学史话)

  二、体验内化,探究新知 — 认识负数

  1、放映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观察上海、北京的`气温图,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

  小结:零上5摄氏度记作:+5℃

  零下5摄氏度记作:-5℃。

  “+5”读作正五,是一个正数,

  +5也可以写作5;

  “-5”读作负五,是一个负数。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介绍温度计)?并让学生拨出上海5°c和北京-5°c,也就是零下5°c。

查看全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水果市场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 (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课件出示数学史)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查看全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水果市场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 (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课件出示数学史)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查看全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1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学生首次感知负数。第二,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第三,初步揭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