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精选12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 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 大概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3. 体会学者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教学内容:
1. 能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能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能说清全文的结构特点。
2. 能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 能充分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和其他方面知识具体理解“人生四种境界”说。
教学重难点:
1. 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2.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3. 独立思考、质疑课文,对自己的见解能够做到自圆其说、持之有据。
教学方法:
1. 学生默读,熟悉课文内容。
2. 教师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 教师以漫谈式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认识,使之确有所得。
教学设计:
课文题目为“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虽语言平实,但文章的内容比较深奥,所以学生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在教学中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以激发兴趣、搞活教学。采用练习的形式设计一些题目,把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溶入教学中,而对那些比较深奥的内容,大致了解不深究。
人生的境界(精选15篇)
人生的境界 篇1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人生的境界》备课笔记(精选12篇)
《人生的境界》备课笔记 篇1
中学语文
单海波 胡丕忠
一、课文悟读
仔细品味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探究人生境界的4个等级,想到下面的文字。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芸芸众生皆为利
“五一”将过,儿子吵闹着要去公园,并要我给他买卡布达、铁甲小宝、鲨鱼辣椒、蜻蜓队长等玩具。我和妻带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日新月异的聊城。欲转乘无人售票车到南环路,一出租车司机见我一家三人步行,戛然停车,热情相请:“上车吧。”妻还在问多少钱时,我已打开车门,儿子就爬了上去,舒舒服服地到了姜堤乐园,快快乐乐地玩到下午三点。出了公园,上了公交车,往城里返。车子开动了,我看到车往东走,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的南北大路——贯穿聊城的中心大街。咦,这么近?来时的“夏利”走西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大无大有周恩来
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人生的境界(精选14篇)
人生的境界 篇1
邓浩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导入 :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魏书生《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精选14篇)
魏书生《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篇1
2010zhang 头衔: 资源网首席程序员
门派: 微软亚洲研究院
信息:
威望: +1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54 瑞文币
存款: 7831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重庆
在线: 116 时 47 分 01 秒
总发贴数: 877 篇
注册日期: 2004/03/01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QQ 复制 引用 回复
------------------------------------------------------------
[这个贴子最后由东方雪在 2004/04/15 09:57pm 第 1 次编辑]
课题:人生的境界
时间:2004年3月28日下午1点30分开始
地点: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大礼堂
授课人:魏书生
学生: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初一(?)班学生
听课人数:四千余人
实录整理:2010zhang (捍卫重庆)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课前3分钟做什么呢?
生:介绍古诗。
师:怎么个介绍方法呢?
生:按照学号进行。
师:那今天该谁了?
生:
(对不起,由于当时笔者没集中精力,没听清楚该学生的名字)
师:谁是?
(该学生起立)
师:平时你们下面介绍呢还是在讲台上介绍?
生:在讲台上。
被叫起的学生:老师,由于今天是在这儿上课,所以我没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