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精选10篇)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篇1
为统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根据周期内组织目标要求,制定本部规划目标与工作计划,包括:岗系管理、人才选拔、人才开发、薪酬激励、绩效管理、文化管理、劳动用工、行政管理,八个子级系统;各子级系统规划设计要做到:目标拆解科学、目标分配合理、路径设计完整、计划执行规范、阶段回顾及时、计划改进高效、计划监督严格七个要求;
第一节 岗系管理
一、岗系管理:
“岗系”分为公司、中心、部室、岗位四个管理层级,“(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属于组织规划管理中的“年度目标管理(短期规划)”部分,本次规划主要内容为:部室职能、岗位职能。
二、部室职能优化:
岗系管理层层递进、逐级分解,部室规划是秉承战略、实施落地的关键一步。部室边界的设置,职责的明确,是进行岗级任务分工的必要步骤;
【现状分析】(常见问题):
部室职能部分常见的问题有:
1、部室缺失:部门的设立不足以覆盖公司战略的实施;
2、权责不明:部门职能重叠过甚,权责不清;
3、沟通不畅:部门之间的壁垒过高,沟通不畅;
4、标准不清:部门整体工作标准不清、流程不畅;
5、编制混乱:部门内岗位设立随意,边界不清,级别不明,编制混乱;
【改进策略】:
1、架构梳理: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特征,重新诊断、优化组织架构,绘制《岗位系统分布图》;
2、部室梳理:重新盘点部室工作,分析利弊,优化责权,编制《中心/部室职能说明书》;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集锦(精选16篇)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集锦 篇1
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描述及三年内规划描述:
(一)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自20xx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和政策,稳定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了许多中高级人才的加盟,基本满足了集团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较好、层次较高的人才队伍。但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强烈,尤其是在面临境外员工交替压力下,如何始终确保一支素质好、层次高的中高层管理队伍将困绕西非公司人力资源的建设。
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将从人员数量、人员年龄性别、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1.截止至20xx年12月31日,公司有在职管理员工39人(其中返聘1人,临聘2人)。 2.员工年龄、性别结构
男员工32人,女员工7人,其中25岁以下的员工7人;26-30岁的员工12人;31-35岁的员工10人;36-40岁的员工3人;41-45岁的员工1人;46-50岁的员工3人;51-55岁的员工1人;56-60的员工2人。
3.员工学历结构
硕士及MBA学历5人;本科学历23人;大专学历的8人;中专技校3人。
4.员工职称结构
至20xx年12月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的6人;初级职称的18人。
5.公司现状分析:
1)从目前公司管理人员的数量来看,是基本能够满足公司生产的需要,可以覆盖目前公司各项管理工作,但人员的数量较为精简,人员的工作负荷程度较强。
2)从目前公司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基本合理,高层管理人员5人分布在30-50岁的范围中,较为均匀。应重视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25-35岁的人员中基本集中了公司中层的干部,是公司的中坚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通用6篇)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篇1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取等资料进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性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也称为人才资源规划,自70年代起,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并且与企业的人事政策融为一体。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就是在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带给人员的管理过程。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现了不同的人事政策,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仅思考组织利益的观点,它认为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把必要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安排到组织的各级工作岗位上;另一种是组织与员工利益兼顾的观点,认为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在持续组织与员工个人利益相平衡的条件下,使组织拥有与工作任务相称的人力。不管从那种观点上看,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与任务,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务必贴合组织特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至于采取什么方针政策,则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功能
1、确保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结构密切相关。在静态的组织条件下,人力资源的规划并非必要。因为静态的组织意味着它的生产经营领域不变、所采用的技术不变、组织的规模不变,也就意味着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均不发生变化。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不静态的组织来说,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就不可能自动实现,因此就要分析供求的差异,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调整差异。由此可见,预测供求差异并调整差异,就是人力规划的基本职能。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精选6篇)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篇1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计划构成,为管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对自己可满足的东西和满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组织人员的变化,调整组织的人员结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是组织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五个方面
1、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五面,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规划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
3、制度规划
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5、费用规划
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原则
1、充分考虑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
人力资源计划只有充分地考虑了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需要,真正的做到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内部变化主要指销售的变化、开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还有公司员工的`流动变化等;外部变化指社会消费市场的变化、政府有关人力资源政策的变化、人才市场的变化等。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和风险变化,最好能有面对风险的应对策略。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集锦(精选9篇)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集锦 篇1
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描述及三年内规划描述:
(一)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自20xx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和政策,稳定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了许多中高级人才的加盟,基本满足了集团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较好、层次较高的人才队伍。但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强烈,尤其是在面临境外员工交替压力下,如何始终确保一支素质好、层次高的中高层管理队伍将困绕西非公司人力资源的建设。
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将从人员数量、人员年龄性别、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1.截止至20xx年12月31日,公司有在职管理员工39人(其中返聘1人,临聘2人)。 2.员工年龄、性别结构
男员工32人,女员工7人,其中25岁以下的员工7人;26-30岁的员工12人;31-35岁的员工10人;36-40岁的员工3人;41-45岁的员工1人;46-50岁的员工3人;51-55岁的员工1人;56-60的员工2人。
3.员工学历结构
硕士及MBA学历5人;本科学历23人;大专学历的8人;中专技校3人。
4.员工职称结构
至20xx年12月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的6人;初级职称的18人。
5.公司现状分析:
1)从目前公司管理人员的数量来看,是基本能够满足公司生产的需要,可以覆盖目前公司各项管理工作,但人员的数量较为精简,人员的工作负荷程度较强。
2)从目前公司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基本合理,高层管理人员5人分布在30-50岁的范围中,较为均匀。应重视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25-35岁的人员中基本集中了公司中层的干部,是公司的中坚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精选3篇)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篇1
(一)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与战略制定的意义。
明确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在组织总体战略中的地位。
(二)现有人才状况分析。
进行预测和规划,必须以掌握和充分了解人才资源的现状作为基础,人才资源现状分析,是搞好人才资源预测,做好人才资源规划的必要和先决条件。首先,人才资源现状分析是搞好人才资源预测的前提条件,不论是用何种方法进行人才预测,都需要了解人才资源现状,没有对人才资源现状清晰、准确、全面的了解,就无法进行预测。其次,人才资源状况分析是制定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人才资源规划除了要根据预测和现状分析,确定人才资源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目标之外,还要根据对人才队伍缺陷及人才政策和管理过程中缺陷的诊断,提出相应的政策、办法、措施。这种诊断有别。
于人才预测,完全是以人才资源现状分析做基础的。没有对人才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正确诊断,就无法制订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开发战略及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第一,将人才队伍现状与人才所在单位当前和规划期内对人才资源要求进行比较,重点了解以下方面的情况:。
1、人才队伍的数量是否充足;。
2、人才队伍的素质是否合乎要求;。
3、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是否合理;。
4、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
5、人才队伍的职级结构是否合理;。
6、人才队伍的配置使用是否合理;。
7、人才队伍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效益如何;。
8、人才队伍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稳定还是不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