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教案

时间:2025-04-05

人口问题(通用17篇)

人口问题 篇1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掌握人口数量的标准; 

  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

  教学难点  人口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学法指导 借用语文中议论文体裁来分析社会教材。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社会教材大多亦如此,阅读教材时,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们往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多围绕其展开,如第35页最后一段,首句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都是用论据来论证这一论点的。

  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大家知道吗,滴答一声,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们下课时,世界人口将增加多少?

  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摁扣问题。

  讲授新课

  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点明了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第一目。

  一 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思考:人类要生存和延续,必须进行两种生产,是哪两种生产呢?关系怎样?

  如果人类自身生产不适应物质资料生产会怎么样?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此话对吗?为什么?

查看全文

人口普查(精选17篇)

人口普查 篇1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第5-7页)[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     (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来的数据分成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两种类型)二、较大数的读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三、较大数的写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四、比较数的大小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1034   120   1043  9001  318  124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   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3、巩固与应用  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作业:  1、练一练 1、2、3、4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查看全文

人口普查教学设计(精选2篇)

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5——p7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3、在学习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级中、级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

  教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大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中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请大家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大数的信息与同伴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必要性。)

  二:尝试学习,探索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大数,结合数位顺序(出示数据,如下)同学们会读这些大数吗?

  a、某公司年生产额达:6780000元。

  b、北京市约有 13820000人。

  c、天津市约有 10010000人。

  生:(胸有成竹,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索新知上。)

  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学习:

  ①、请你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独自将这些大数读出来。

  ②、把你的读法读给同伴听。

  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历“非正式定义”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②、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明确“亿以内数的读法,只要按照个级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查看全文

环境人口容量教案(精选5篇)

环境人口容量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合理容量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

  教学重点: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估计。

  教学方法:

  以实际生活为例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一个延续。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生产背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据预测,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

  2、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同样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但在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

查看全文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精选3篇)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篇1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峻的人口形势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以及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常识性的内容对初三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然而我国的人口形势到底严峻到什么程度,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国人口特点和严峻形势是什么,只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才能让学生树立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讲好讲透这一基本国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理解现行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教学中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大量数据,通过让学生访问人口普查办公室,收集人口普查中的材料及本地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程度,每年新增人口数量等),拍摄集贸市场、火车站等人员众多的场景,切身感受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程度等等对比,了解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现状,通过饼图、柱状图显示我国人口分布状况及农村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提供的真实材料分析,掌握这一学习内容,意识到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查看全文

人口普查(精选16篇)

人口普查 篇1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第5-7页)[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     (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来的数据分成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两种类型)二、较大数的读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三、较大数的写法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3、巩固与应用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四、比较数的大小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1034   120   1043  9001  318  124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   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3、巩固与应用  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作业:  1、练一练 1、2、3、4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