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范文(通用1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范文 篇1
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法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应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读悟,想象,表达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图,文,声并茂,把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兴趣
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导入
(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教学的开放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淘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谁看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海边欣赏吧!图片:海上日出
师:看了海上日出的景观,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
生2: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师:是呀,实在是太美了!巴金爷爷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的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放声朗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表扬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
(设计意图: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后进生)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3、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一刹那镶扩大范围负着甚至染成
重荷重围
(1)多音字荷、重
荷花重荷
给它选择正确字义a、承当b、负担
重担重围
给它选择正确字义a、重复b、层
(2)一刹那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刹那间”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通用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程序:
一、巩固预习
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
(生书写)撒撬弥桅唆吻
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笑逐颜开恩将仇报堂堂
二、解题启思
1、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
生:选自《一千零一夜》。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2、课文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生: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三、梳理情节:
1、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
生: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通用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篇1
p2:阅读台1、(2)
2、a、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时不可失,失不再来。
c、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d、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e、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p4:阅读台:
教书先生念别字的原因:不关注字形的细节,粗心大意,随意混淆形近字。
减少念错别字的办法:专心认字,关注细节,仔细辨析形近音近字。
实践园:
(1)a检查 拣出来 b度过了 渡船 c 订正 证明 真正
d有名的“飞毛腿” 跑得比猎犬还快 珍贵的礼物 感动地说
(2)你家住在哪儿? 瞧,这儿! 是那儿吗? 你看到哪儿去啦!
应该朝那儿看才对! 原来是那幢红房子啊!
p6:阅读台
1、躲避、推脱
2、刮目相看形容在短时期内有重大突破,使人用新的眼光看待的人,例如典故中的吕蒙。
写句子:自从新中国建立后,全世界人民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他这几个月勤奋学习没有白费,成绩突飞猛进,让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实践园:
后患无穷(刘备)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初出茅庐(诸葛亮) 集思广益(诸葛亮) 鞠躬尽瘁(诸葛亮)
望梅止渴(曹操)……
p8:阅读台:
这篇短文按时间顺序描写夏日的风,分别写了夏日清晨、白天、傍晚和晚上微风的可爱。
p10:阅读台:
原来,汉字是那么奇妙,小小一笔,整个句子或段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文中这些人都是因为没有熟练掌握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才闹出笑话的,实在是不应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②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③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A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②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学情调查
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②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交流读后印象。
●精读课文
①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白处,落实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创设情境:
板书课题,读题。
2、存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提出的疑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
⑴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朗读,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读: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这段话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⑶ 再次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到了什么?
3、引导写话。
4、指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