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1、内容方面:

  《全神贯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它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表达方面: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特点来表现人物精神,感受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方面的主要特点。

  3、教材位置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中应让学生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的。

  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依据四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帝、茨、咕、吵、痴、径”;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全神贯注、挚友、端详、痴痴、径自”等词语。

  2.围绕重点段质疑问难,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

  3.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情景的。

  4.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全神贯注。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这是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的。

查看全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的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

  学情分析:是引导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细细体会,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语言,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教法与学法:

  1.媒体演示法。

  2.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段资料,请你们听听,边听边想老师介绍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2、再听下一句话:思考: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师:其实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同学们你们听了有疑问吗?谁来说说呢?

  4、其实,他就是罗丹。等学了今天的课文《全神贯注》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好,咱们就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查看全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思想者》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名两名学生说说。)

  2、指名两个学生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

  3、老师介绍这幅图: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思想者》,罗丹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物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这座《思想者》就塑造了一个正在全神贯注思考的思想者的形象。

  4、其实,罗丹自己就是一个对艺术创作全神贯注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板书:全神贯注,提醒“贯”的笔顺。),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全神贯注地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说的时候用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语。

  3、指名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查看全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课文分析:

  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芡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芡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初步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高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所以本课我采用研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以研究性阅读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蒂、茨、咕、吵、痴、径”6个生字。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全神贯注、挚友、端详、痴痴、径自”等词语。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学习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学习并背诵第2节,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重点和难点

  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言行的语言,体会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2、学习罗丹认真工作的品质,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全神贯注。

  教学准备

  1、教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32、全神贯注》,指导并复习“贯”的笔画。

查看全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2.理解关键词语“上前”、“后退”、“叽里咕噜”“像喝醉了酒”……,体会人物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

  3.尝试复述重点段落。

  4.感受并学习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好品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一、二小节,了解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2、理解关键词语“上前”、“后退”、“叽里咕噜”“像喝醉了酒”……,体会人物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

  3、尝试复述重点段落。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三、四、五小节,继续体会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

  2、感受并学习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好品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直奔主题,营造阅读期待

  1、读课题《全神贯注》

  理解字意全神 贯注

  理解词义

  在什么状态下,人会全神贯注呢?

  都预习过课文了,文中是谁全神贯注?

  2、引出罗丹

  师介绍:罗丹——法国大雕塑家。168年前,也就是1840年,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14岁起学画,后学雕塑。瞧,这一尊尊充满生命力的雕塑。每尊雕塑似乎都有思想,有灵魂。它们,都是罗丹的杰作。罗丹,他塑造出了无数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到了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你想对罗丹说什么吗?

  罗丹啊,你——————。

  3、怪不得,有人会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心目中的罗丹

  他,一个在艺术激浪中的漂流者,

  他,会用很长的时间去凝视一块石头。

查看全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1、内容方面:

  《全神贯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它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表达方面: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特点来表现人物精神,感受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方面的主要特点。

  3、教材位置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中应让学生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的。

  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依据四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帝、茨、咕、吵、痴、径”;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全神贯注、挚友、端详、痴痴、径自”等词语。

  2.围绕重点段质疑问难,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

  3.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情景的。

  4.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全神贯注。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这是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的。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