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教案

时间:2025-04-05

《全家福》小班教案(精选14篇)

《全家福》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活动《全家福》选自小班建构式主题《亲亲一家人》。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应该能正确地点数5以内数量,说出总数。活动中我以“全家福”为媒介,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不同家庭中成员的数量会有差异,有3个,4果然,5个的都有,也通过在集体活动引入数的概念,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说出总数,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能让幼儿更快的掌握5以内的数量,依次出示家庭成员为3个、4个、5个的全家福照片,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在共同比较的过程中感知5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同时也知道不同的家庭中成员的数量会有差异,活动中的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最后也给予幼儿充分地操作时间“谁家的人口多”,在相互比较的中巩固了对5以内数量的多少,使学到知识得以内化,这样不仅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达到了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2.知道不同的家庭中成员的数量会有差异。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每人带一张全家福;数量分别是3.4.5的圆点卡片各一张。

  2.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家庭成员的总人数。

  活动过程

  (一)谁的全家福

  1.依次出示家庭成员为3个、4个、5个的全家福照片,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2.呈现幼儿的头像,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分别说出每张全家福中家庭成员的总数。

  (二)我家有几口

  1.幼儿分组到主题墙上拿取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指着照片上的家庭成员数一数共有多少人。

查看全文

全家福(通用17篇)

全家福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人物的外表特征,分辨出每个人在家庭中的称呼。  2.让幼儿感受家庭中的亲情,初步培养幼儿爱家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二、活动准备:  一张全家福画像、幼儿的全家福、照相机、投影仪。三、活动过程:  1.出示画像,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全家福”的含义。  a.谁的年纪最大?他们在哪?爷爷、奶奶长的怎么样?小结:爷爷、奶奶的年纪最大,头发都变白了,脸上都有皱纹了,爷爷胡子白了,奶奶的牙齿都掉了,硬的东西都咬不动了。  b.爸爸、妈妈在哪里?  c.为什么爷爷、奶奶坐在椅子上,爸爸妈妈站着?  d.还有一个人是谁,他在哪儿?小结:你们看,他们一家人都笑眯眯的,真好看,我们也来学学吧!师语: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做“全家福”(幼儿学说)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a.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介绍。  b.请全体幼儿向好朋友、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4.布置“全家福”专栏  5.师生一起合拍“全家福”小结:我们小(二)班,老师就像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就像老师的宝宝。我们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来拍一张“全家福”吧!

全家福 篇2

  设计思路:

  一、对活动选材的分析

  (一)对素材的分析

  活动《全家福》是在小班主题《娃娃家》背景下的一次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介绍自己家的全家福,知道自己的家里有哪些人,理解全家福的含义,并体验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和快乐。

查看全文

全家福小班教案(精选5篇)

全家福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区分颜色和大小,有初步的大小概念。

  2、知道家有几口,感受家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苹果胸饰一个(正面红色,背面绿色);小苹果胸饰一个;人手一份苹果脸谱;苹果树(挂着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大小,红、绿苹果。);苹果全家福一张;眼镜、头发、小圆片等若干。鼓、录音机、像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兴趣

  1、观看教师大苹果胸饰,区分颜色。分别观看两教师胸饰,学习区分大小。

  2、摘苹果活动:比一比、讲一讲,初步分清大小、颜色。

  二、观察苹果,感知颜色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1、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苹果?还能找到哪些红色的东西和绿色的东西吗?(先说红的,再说绿的。)

  2、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大的和小的吗?(先说大的,再说小的。)

  三、听指令:找朋友

  1、放《抱一抱》的音乐,幼儿边唱边自由走动寻找自己同色的朋友,音乐停后,朋友互相抱一抱。

  2、采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找同色大小朋友或不分颜色找大小朋友。

  四、活动:苹果全家福

  1、出示苹果宝宝一家的图片,让幼儿知道一家有3口。

  2、听鼓声模仿爸爸、妈妈或宝宝走路。

  3、幼儿三人一组,自选眼镜、头发或小圆片(眼镜为爸爸,头发为妈妈,小圆片为宝宝眼睛)贴在苹果脸谱上,带上脸谱组成一家。

  4、教师鼓励幼儿做出不同姿势展示自我,并给一家3口拍照。

查看全文

全家福(精选14篇)

全家福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人物的外表特征,分辨出每个人在家庭中的称呼。  2.让幼儿感受家庭中的亲情,初步培养幼儿爱家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二、活动准备:  一张全家福画像、幼儿的全家福、照相机、投影仪。三、活动过程:  1.出示画像,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全家福”的含义。  a.谁的年纪最大?他们在哪?爷爷、奶奶长的怎么样?小结:爷爷、奶奶的年纪最大,头发都变白了,脸上都有皱纹了,爷爷胡子白了,奶奶的牙齿都掉了,硬的东西都咬不动了。  b.爸爸、妈妈在哪里?  c.为什么爷爷、奶奶坐在椅子上,爸爸妈妈站着?  d.还有一个人是谁,他在哪儿?小结:你们看,他们一家人都笑眯眯的,真好看,我们也来学学吧!师语: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做“全家福”(幼儿学说)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a.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介绍。  b.请全体幼儿向好朋友、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4.布置“全家福”专栏  5.师生一起合拍“全家福”小结:我们小(二)班,老师就像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就像老师的宝宝。我们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来拍一张“全家福”吧!

全家福 篇2

  活动目标:1、尝试表现家人的五官特征。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全家福实物照一张,幼儿人手全家福底板一张、水彩笔一支,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照片导入,说说什么是全家福?

查看全文

全家福 (小班语言)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人物的外表特征,分辨出每个人在家庭中的称呼。  2.让幼儿感受家庭中的亲情,初步培养幼儿爱家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二、活动准备:  一张全家福画像、幼儿的全家福、照相机、投影仪。三、活动过程:  1.出示画像,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全家福”的含义。  a.谁的年纪最大?他们在哪?爷爷、奶奶长的怎么样?小结:爷爷、奶奶的年纪最大,头发都变白了,脸上都有皱纹了,爷爷胡子白了,奶奶的牙齿都掉了,硬的东西都咬不动了。  b.爸爸、妈妈在
查看全文

美术教案-全家福


第26课  全家福

【教学目标 】

1、能描绘全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场面,表现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2、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创意画面中素材之间的关系,画面美丽动人。

    3、感受亲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父母和孩子割不断的亲情,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感情。全家福的画面,总是洋溢着爱的气氛,散发着幸福和温馨。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全家之间都存在着这份纯真的感情。全家福是非常广义的概念,在表现时不光限制于人和动物,可以画自己感动的一个场面。在上课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画出自己想画、乐画的内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

如何表现全家福的场面。

【教学准备】

       挂图、铅画纸、水彩笔、彩纸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方案一

1、         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分析。在自己欣赏的作品中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一)你喜欢的这幅画与其它画有什么不同?

(二)画面表达了什么意思?你领悟到了什么?用一种动作、表情来评价你喜欢的画。

   方案二

1、          出示一张纸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谈自己的感受,在纸上画图案再引导生分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把纸撕掉,请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相类似的事情。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