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教案(精选16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关键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版 学生------白纸一张硬纸三角形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一)导课:教师----(演示课件)庐山风景,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大自然中庐山的唯一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
(二)全等形的定义
象这样的图片,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你还能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学生举例,集体评析]
全等三角形教案(通用16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1
全等三角形教案
1.只给定一个角时:
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五、课堂小结
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44页习题12.2中的第6,选做题:第11题
七、板书设计
课 题 :12.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探究、归纳、交流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等方法。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学了全等三角形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边后的一节课、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探讨出 “HL”.学生一定能理解。
课前准备 全等三角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初二数学说课稿-全等三角形的识别(精选2篇)
初二数学说课稿-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 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全等三角形 说课稿(精选6篇)
全等三角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十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元素;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4、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多方位审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
难点: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二、说教法
1、引导发现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其潜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2、谈话法
在师生对话、问答的过程中,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使学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中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
1、通过接触身边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踏上自主学习之路。
5.4 全等三角形(精选17篇)
5.4 全等三角形 篇1
【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表示方法及对应部分的关系。由于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所以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3.教学难点 三角形全等的表示方法与对应部分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表示方法;2)、会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和价值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实验法.【学法分析】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觉实现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具准备】三角形模板、剪刀.【教学过程】
全等三角形(通用17篇)
全等三角形 篇1
课题: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及的对应元素;
(2)知道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
1、全等形及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 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性质的应用
(1) 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