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案

时间:2025-04-05

《七月的天山》教案(精选16篇)

《七月的天山》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article/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查看全文

《4 七月的天山》教案(精选8篇)

《4 七月的天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每当我们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想到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在我国的西北边疆,还有一道奇特的风景,那就是地域广袤,景物丰美的天山。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碧野一同走进 《七月的天山》。

  (板书课题)

  读课题,介绍天山:

查看全文

《4 七月的天山》教案(精选4篇)

《4 七月的天山》教案 篇1

  内容简介: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查看全文

《七月的天山》教案(精选18篇)

《七月的天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写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两课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领略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奇妙无比的浙江双龙洞。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的介绍,去美丽的北国——新疆的天山尽情地游览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天山景色?(夏天)

  简介天山: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了。(可相机出示地图。)

  设计意图:由于这组课文都是游记写景的文章,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用复习旧知识直接点题,借助地图对学生不熟悉的天山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作个简要介绍很有必要,能更有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简单写下作者的游览线路。

查看全文

《七月的天山》(通用17篇)

《七月的天山》 篇1

  【字词荟萃】

  1、读拼音,写词语。

  fǔ   shì       mǎ    ān        mián   yán       bái  ái  ái 

  (     俯视     )     (    马  鞍     )      (   绵   延 )     (   白 皑    皑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柔嫩—— 娇嫩              绚烂—— 灿烂          细碎—— 零碎            

  反义词: 凉爽——清爽             寂静—— 安静          盛开——绽开          

  【句段集锦】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查看全文

该放手时就放手——《七月的天山》课后体会(精选14篇)

该放手时就放手——《七月的天山》课后体会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准备

  1、搜集天山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4课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新疆,骑马上天山。在出发之前,我想先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想看看吗?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播放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你认识了吗?我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生字卡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词组:

  戈壁滩 炎暑 白缎 高悬的山河 飞泻 闪耀的银链

  洄水窝 饮马 俯视 五彩斑斓 白皑皑 重重叠叠

  马蹄 溅起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4、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你看了些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