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之歌教案

时间:2025-04-05

七色光之歌(精选5篇)

七色光之歌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2、通过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从那活泼欢快的旋律中去领悟长大后要去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

  3、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2、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装饰音是用来装饰旋律的主要音的旋律型。在记谱中装饰音用特殊的记号和小音符来标记,演唱是它的时值计算在前面音符的是值内。下面介绍波音和滑音。

  2、音乐知识:

  1)采用先感受后认识的方法认识波音与滑音。并从中找出规律即波音是把本位音一分为二,在其间加入上方或下方辅助音而成,进而介绍上下波音。

  2)介绍滑音。参照波音的介绍方法。另外,在“唱一唱”的练习中,注意下滑音要顺着它的音势向下滑行到另一音。

  3、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拍打节奏

  a ∣∣∣ ∣

  b ∣∣∣∣

  2)视唱合唱练习

  听一首二声部歌曲

  提问:你听到海鸥在干什么?什么叫副旋律?副旋律的作用是什么?

  3)视唱b段旋律。

  4)听音练习:用a段的前八小节。

  4、歌曲的处理。

  1)速度:稍快。

  2)力度:变化应较大一些可以形成对比。

  5、活动与练习

  1)、按教材上要求作听音练习。

  问:歌曲处理时应注意什么?

  2)、做练习前让学生先观察每一条节奏的特点。

  节奏练习的准确性。

  问如何才能把节奏听的准确?

查看全文

《七色光之歌》公开课教案范文(精选4篇)

《七色光之歌》公开课教案范文 篇1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日出》,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日出》

  1、导入新课。

  复听四年级上册乐曲《羊肠小道》片段,让学生听后说出曲名、作者及出处。然后点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

  2、聆听乐曲,引导学生结合乐曲的标题《日出》,说出力度在乐曲表现景象中的变化与作用。

  3、让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五幅画面来感受力度的变化,还可以回顾乐曲《晨景》,启发学生对比两首表现同一自然景象的作品,发现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重点聆听乐曲第2、3段

  (1)第一遍,听出第2、3段分别由什么乐器和乐器组演奏的。教师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

  式,在聆听前先出示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图,让学生复习巩固;然后边听、边看、边记录。

  (第2、3分别由木管组和弦乐组奏出)

  (2)第二遍,边听边模拟乐器的演奏。聆听时,当听到主奏的乐器出现时,用模拟演奏动 作来表现。可先熟悉主题旋律,请学生把这两个主题旋律哼唱一下。也可用竖笛吹奏第3段主题,此旋律节奏较为简单,但又包含了高音和装饰音,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吹奏方法。

  5、完整聆听全曲,再次感受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日出”。

  6、采用音画结合,随着音乐的演奏,展示大峡谷日出时的美妙景色,丰富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猜谜导入,直奔主题。从生活的自然现象引入到音乐的学习,教师出谜语,学生猜。

查看全文

七色光之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2、通过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从那活泼欢快的旋律中去领悟长大后要去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
3、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2、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装饰音是用来装饰旋律的主要音的旋律型。在记谱中装饰音用特殊的记号和小音符来标记,演唱是它的时值计算在前面音符的是值内。下面介绍波音和滑音。
2、音乐知识:
1)采用先感受后认识的方法认识波音与滑音。并从中找出规律即波音是把本位音一分为二,在其间加入上方或下方辅助音而成,进而介绍上下波音。
2)介绍滑音。参照波音的介绍方法。另外,在“唱一唱”的练习中,注意下滑音要顺着它的音势向下滑行到另一音。
3、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拍打节奏
a ∣∣∣ ∣
b ∣∣∣∣
2)视唱合唱练习
听一首二声部歌曲
提问:你听到海鸥在干什么?什么叫副旋律?副旋律的作用是什么?
3)视唱b段旋律。
4)听音练习:用a段的前八小节。
4、歌曲的处理。
1)速度:稍快。
2)力度:变化应较大一些可以形成对比。
5、活动与练习
1)、按教材上要求作听音练习。
问:歌曲处理时应注意什么?
2)、做练习前让学生先观察每一条节奏的特点。
节奏练习的准确性。
问如何才能把节奏听的准确?
3)、欣赏黄河大合唱。
6、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一些学生唱歌平铺直叙,一些学生大声喊叫,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使他们的嗓音受到损伤。我们知道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声带生长还没有定型,所以,应指导科学的练喉。每每上课前,总有些看似单调的发声曲,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画画和相应的几句谈话,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到发声曲的意境。记得贝多芬说过:“音乐可以使人们的精神迸发出火花”,音乐教学中应贯穿这一主线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从教学氛围到教师范唱、范奏;从学生的演唱到每首歌曲的处理,都应强调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使学生能在美好的音乐中,受到教育、感受到音乐的美。唱歌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我们要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美感再去感染学生。

查看全文

《调皮的七色光》教案(精选3篇)

《调皮的七色光》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学学、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

  2.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描述光与物体色彩的关系。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能简单复述故事。

  重难点:

  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描述光与物体色彩的关系。

  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大胆连贯表达。

  活动准备

  1.黄、橙、绿、蓝、青、红、紫色的光线宝宝贴绒。

  2.向日葵、橘子、草、大海、小螃蟹、番茄、茄子等卡片若干。

  3.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1.认识七彩光知道光是有七种颜色构成的

  (1)我是太阳公公,我有好多调皮的光线宝宝,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谁吗?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颜色。以问好的形式特别关注青色

  (2)太阳光有几种颜色组成的?我们一起来数数

  2.光线宝宝出游记——学习句型

  (1)光线宝宝出去玩:学习短句——我是光线宝宝,我要到去。

  (出示蓝色)调皮的光线宝宝天上玩够了,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你们猜猜蓝色光线宝宝会上哪里去玩呢?辅助提问:你为什么猜到蓝色光线宝宝会到大海里去玩?

  小结:光线宝宝会选择跑到与自己颜色相一样的东西上去。

  教师示范:我是蓝色光线宝宝,我悄悄地跳到大海里去玩(出示图谱)

  提问:刚才蓝色光线宝宝是怎么到大海里玩的?真是一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你觉得它还会怎样调皮的到大海里去玩?(根据孩子们的用词,用动作模仿)

查看全文

语文教案七色光二(精选12篇)

语文教案七色光二 篇1

  教学目标:

  1.进行词、句训练,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2.积累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3.阅读介绍浣熊的短文,扩展知识面。

  4.练习猜谜,并说己的根据,激发学生猜谜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1.理解个别成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课前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练。

  (1)仿写句子。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小组、全班交流,要注意肯定学生所填的新颖答案。

  (2)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

  a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再相互说说、评议,看谁说得正确、恰当。

  b适当补充一些关联词语,做扩展练习。

  (3)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加上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体会语气。小组试读、全班交流,评议,教师讲解。最后学生再试着用句号、问号、叹号分别写一句话,同桌互读,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2.日积月累。

  (1)先出示缺少动物名称的成语及12个动物图片,让学生帮动物找家,选择试填。

  (2)学生试填后,互相交流,然后读一读这些成语。

  (3)学生质疑,这些成语中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师生共同讨论、释疑。

  (4)“动物成语之最”小竞赛。看谁知道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先读一读文章的内容,同时欣赏浣熊图片,理解浣熊名字的由来,从中感受它的可爱。同学之间可相互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的由来的小故事。

查看全文

七色光教案(精选9篇)

七色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的能力。

  3、积累名言名句。

  4、阅读几篇体现为人类造福的中外神话,渗透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5、通过举办为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捐赠活动,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进行捐赠时,不要使受捐赠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的能力。

  3、积累名言名句。

  教学重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名言警句的兴趣和习惯,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诲。

  教学过程:

  一、“练”的第一题

  照样子换个说法再写个句子。

  1、出示例句中的问句,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这个句子是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读后,请学生说说这个问句是什么意思。指出反问句无须回答的特点;

  3、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意思就是例句中这个句子,把问句换了一种说法并加强了语气;

  4、自由读第一句,试着自己换一种说法,然后汇报、评价;

  5、小组内部独立完成第二、三句后,班级交流;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