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教案(精选17篇)
《气球》教案 篇1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病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体会科利亚的孤单、寂寞心情,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你会读吗?
2、你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3、到底课文写了什么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二、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认认生字、画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
2、认认生字,同桌互认。
3、识字游戏。
4、指导写字:病你有什么发现吗?该怎么写这个字呢?
范写--练写---评议
5、出示三个词:传染病躺在问候
你能在文中找到它吗?
在用上科利亚同学们然后连起来说一句话?
三读文体会
1、是啊!生病了他会觉得怎么样呢?学生自由说说
你是从哪儿读出的呢?
2、投影1、2小节
a、自由朗读
b、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c、朗读体会:真没意思
d、在医院里,科利亚会想些什么呢?
3、如果你是他的同学知道了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a、同桌互说
b、交流
c、你能写一写吗?把他写在脸形的小纸上
d、相互交流
4、现在我们已经把想说的话都写在这儿了,该怎么送给同学呢?
5、小节评价
《气球》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认识五彩的气球及纽扣,学会用相应的蜡笔颜色进行连线。
2、选择喜欢的动物卡片及纽扣,学会运用撕贴双面胶。
3、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培养对美术手工的热爱,体会成功的乐趣。
《气球》教案(精选6篇)
《气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科、亚、呆、始、猜、栓、逗”七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户、角、床、始、亚、周、病、张”八个生字。
2、会用“可爱的,高兴的”说话,读好两个设问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读好课文,体会同学间的友情。
教学难点:体会同学间的友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内心体验,谈话导入课文。
1、你生过病吗?生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生病了可真不舒服,看看一位名叫科利亚的,小朋友生病时,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是什么?请读读《窗前的气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带问题读全文,标小结,读准生字字音。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3、看,课文中有这么几个生字,你已经把它读准了吗?同桌互查。
4、指名读生字。
5、在科利亚小朋友生病住院期间,他的心情有了什么变化?
听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6、指名汇报。
板书:真没意思
心情好了许多
高兴地笑了
三、研读课文,体会理解第1-2小节。
1、课文哪几小节写科利亚觉得没意思?指名读。
2、最让科利亚觉得没意思的是什么?请你找出有关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板书 谁也不准
谁也不能
能看到什么呢?
4、真是太没意思拉!谁愿意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1-2小节。
气球吃什么(通用9篇)
气球吃什么 篇1
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1.气球吃什么。
l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l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l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l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我帮气球吃空气。
l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l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l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l为了不让空气溜走,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充气玩具吃空气。
l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l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l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引用了简短的小故事,让小朋友形象地了解了气球变鼓的原因是空气的充入。在讨论:怎样不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气球吃什么》教案(精选6篇)
《气球吃什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未充气的气球(与幼儿数量相等)、已充气的气球一个、水、馒头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
一、探索“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气的气球
问: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2.出示充气的气球
问: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3.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圆鼓鼓的,像小朋友吃饱饭的肚子;一个瘪瘪的,像小朋友饿了的肚子)
4.怎样能让这个瘪瘪的气球鼓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
5.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东西,小朋友想办法用这些东西让气球鼓起来。
(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探索)
6.你们的气球宝宝鼓起来了吗?你给它吃的什么?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小朋友想了好的办法,可是老师没有准备打气筒,我们试着用吹的办法来试一试)
二、用吹气的办法吹气球
1.请一个幼儿用吹气的办法尝试吹气球。
2.你们想不想让气球鼓起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吹的办法。
3.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你在里面吹了什么东西?
三、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小朋友把你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蛋,慢慢的把气吹到脸上,有什么感觉?
两只气球(精选2篇)
两只气球 篇1
准 备
两只一样的气球,一把椅子
玩 法
1、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规则、观察的重点。
2、把两只气球吹起来,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较小,用线把气球口扎好。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3、妈妈两手平举,各拿一只气球,从一个高度同时松手放下两只气球,让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4、孩子模仿妈妈站在椅子上放气球。
获得经验
初步了解空气的浮力
提 示
空气像水一样,有浮力。相同物体表面积大的,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气球飘的时间长些。
两只气球 篇2准 备
两只一样的气球,一把椅子
玩 法
1、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规则、观察的重点。
2、把两只气球吹起来,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较小,用线把气球口扎好。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3、妈妈两手平举,各拿一只气球,从一个高度同时松手放下两只气球,让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4、孩子模仿妈妈站在椅子上放气球。
获得经验
初步了解空气的浮力
提 示
空气像水一样,有浮力。相同物体表面积大的,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气球飘的时间长些。
教育随笔:气球碎片也危险
今天在室内游戏踩气球活动结束后,有个孩子大声说:老师,林林在玩破了的气球片,都是破了的气球片吹几个泡泡玩玩怎么了?我赶紧放下手里打扫卫生的工具走过来,孩子们围着林林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用气球碎片砸一个,再换个地方砸一个,连续砸泡泡......。
我立刻走了过去,制止了他的活动,并大声告诉孩子们,这样做很危险,万一不小心胶皮砸到嗓子或肺管里,后果就不堪回想了。幸亏班里的“小喇叭”们及时通告,我才能及时制止危险事情的发生。孩子无小事这句话一点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