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穷人》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穷人》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本设计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潜心涵泳,通过对文本的揣摩,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诵读体味,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理解下列重点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揍我一顿也好!

  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难点。将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触发探究

  出示肖像,问: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认识他吗?他就是《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写出许多传世之作,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誉为“世界文豪”,这足以说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它表达上的高明之处吗?生自读思索。

查看全文

《 穷人》教学设计(精选17篇)

《 穷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查看全文

《穷人》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穷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桑娜一家的贫穷,理解桑娜夫妇勤劳、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思想品质。

  2.揣摩主人公的心理,练习写一段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桑娜一家的贫穷,理解桑娜夫妇勤劳、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揣摩主人公的心理,练习写一段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同学们,请看这个字(师红笔板书“穷”),你能说出带有“穷”字的成语吗?

  (生说,并由生板书到黑板左边,竖着排列:可能有图穷匕见、穷困潦倒、穷凶极恶、无穷无尽、山穷水尽、穷途末路)

  你们了解的真不少,“穷”字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

  出示幻灯1:

  “穷”字解释:

  1.缺乏财物。2.环境恶劣,没有出路。

  3.达到极点。4.尽,完。

  你能说说这些成语中的“穷”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讲21课《穷人》,(补充板书:人),这个“穷”字的意思是——

  (设计意图:理解“穷”字的几种意思,积累有“穷”字的成语,并由“穷”引出课文重点内容。)

  过渡:正是因为课文中桑娜一家的贫穷,才有了她精彩的、扣人心弦的、充满矛盾的心理描写,在第几自然段?

  出示幻灯2: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层层深入,学习第九自然段的心理描写

查看全文

《穷人》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穷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20穷人)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  渔夫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学习第一段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查看全文

《穷人》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穷人》教学设计 篇1

  教材浅析: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要求

  1.学会“寡、忐、忑、魁”4个会认字和“溅、帐、帘、忐、忑、魁”6个会写字;掌握“溅起、帐子、眼帘、忐忑不安、魁梧、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认识穷人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及背景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国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查看全文

穷人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穷人 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主,渗透人文性。《穷人》一文设计,我着眼于学生发展,讲求实效,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再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从中进行表达方法训练,进而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此达到简单教语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穷人“穷”的特点,感受穷人的善良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矛盾内心),写与人物相关的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认真读课文(不少于三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自学了字、词,请自由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并各组一、两个词,不好写的字可动手写写;再读读课文中自己勾画的新词。

  2、导入新课:

  齐读题目两遍,我们可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出了人的什么特点?(板书课题,给“穷”字加点)写了哪几个穷人?(相机板书:桑娜一家、桑娜、渔夫、西蒙。)

  学法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学课文要看题目,要多思考题目。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知很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