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精选16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篇1
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方法之一:"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教学设计(精选2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1
翠竹中学 薛韬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欣赏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金壁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还有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建筑的美。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品味其文化内涵,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 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 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写作的线索。
4、 能抓住特点,描写事物,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事物特点。
5、 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精选2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常州市第五中学 杭琳
一、 单元教学目标 :
1、 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 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 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 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二、 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松鼠》 2课时
《松树金龟子》 2课时
《国宝——大熊猫》 2课时
《黔之驴》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合集(精选14篇)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合集 篇1
一、导入
散步时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散步只是一种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怀戚的笔下,散步则成了一个凝聚亲情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一起散步,共同体会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我们的预习导学案。
三、师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师: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大家觉得作者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的关系角度出发)
2、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额朗读课文,想象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①散步的时间?(初春)
②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
④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产生了分歧,作者解决了分歧)
3、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分歧在亲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中解除了。)
4、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5篇)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的:
1、引领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语言品析,把握文章指向。
3、对学生进行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1、品析语言,把握主旨。
2、教育学生孝敬老人。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点拨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由简洁明快,迅速拉近师生距离的导语导入。
二、检查预习夯基础
学生一条龙认字写词,解释词语,教师针对具体情况纠错并帮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1、注意字音字形。
nèn芽霎时拆散
水波línlín分qí咕咕
2、理解词语含义。
分歧拆散各得其所委屈
明确: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评价,诱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初读课文理思路
征求学生意愿,师生合作读课文。他生听读课文,关注六要素,自由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四、个性品读悟真情
师语:对大家的感受老师先不与评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品析文本,看看谁的领悟距离作者的本意最近?
着眼于红色字体部分,师生共品下列语句: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①你从这个“本”字中读出了几层意思?
②母亲身体虚弱,走不动。但是我却说,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多走走啊”,“我”是怎么想的?
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