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2. 了解社会课的内容;

  3. 了解社会课的学习目的;

  4. 了解社会课的学习方法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要性、内容、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1.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旦离开社会,任何人将无法生存。

  2.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

  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 学好社会课,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建设家乡,完成历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课的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

  1.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位置、疆域、人口、民俗、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往。

  2.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

  3. 当今社会状况:

  (1) 路线、方针、政策;

  (2) 当今世界上五大问题:

  1) 和平问题;

  2) 人口问题;

  3) 粮食问题;

  4) 资源问题;

  5) 环境问题。

  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要求:P.2(4点)

  1.了解周围的社会情况,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

  2.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参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查看全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范文(通用4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范文 篇1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总一第课时)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预习目标:

  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

  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

  预习任务:

  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

  一、选择:

  1、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冲浪内陆地区

  B冬季运动会广州

  C登山运动平原地区

  D滑雪运动东北地区

  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二、综合题

  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预习质疑

  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预习重点: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预习任务:

  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预习诊断:

  小麦、玉米等需要热量、水、肥沃土壤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范文 篇2

  第九章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第9-1节 大洲和大洋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基础,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查看全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教案(精选8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教案 篇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国界的划分、意义和领土的含义。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政治地图》,能够在地图上查找世界上主要的国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国家不分大小,地位应当平等。领土、国界争端等问题,和平谈判是最佳解决方式,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允许别国侵犯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坚决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

  国家不分大小,地位应当平等,坚决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分辨国际是非的能力。

  2.领土的概念及边界的纠纷。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说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相关的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那么,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如何辨别国际社会的曲折是非,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6页.

  讲述: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下面让我们分小组根据材料讨论问题:

  材料①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达1707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欧洲的摩纳哥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梵蒂冈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总面积只有0.44平方千米,还不到10个标准足球场大。

查看全文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寒假作业案解析

  转眼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对于期末考试有喜有忧,但都已经过去,乘着这个寒假做好知识巩固才是关键,下面小编为七年级同学整理的关于地理的寒假作业答案,供大家参考。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1.D(订正:“1.奥运会于2019年7月28日当地时间21时在 开幕,我们应该在 收看”改为“1.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19年7月27日21时在 开幕,我们应该在7月28日 收看”,选项“D.英国伦敦 下午”改为“D.英国伦敦 上午”。) 2.A 3.B 4.C 5.D 6.A 7.B 8.A 9.B 10.B 11.B 12.A 13.D 14.C 15.B

  课后巩固

  1.企鹅 北极熊 (订正:“它们生活”改为“它们生活在”)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背景冰天雪地;企鹅、北极熊身上有厚厚的羽毛和绒毛;从电视或网上得到的知识。(只要合理即可)

  2.荷兰 风车主要用来将堤坝内海湾的海水抽到外海,使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围海造田;此外,还磨面粉。

  3.

  ①晒盐

  A.土地 ②采伐木材

  B.海洋 ③建设工厂

  C.森林 ④放牧

  ⑤捕鱼

  4.

  A.赛马 ①滨海地区

  B.登山 ②我国东北地区(冬季)

  C.冲浪 ③河湖地区

  D.溜冰 ④山地地区

  E.赛龙舟 ⑤草原地区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课堂练习

  1.B 2.A 3.B 4.A 5.D 6.D 7.B 8.D 9.A 10.B 11.B 12.A

  13. D 14.A 15.A 16. B 17.A 18.B

  课后巩固

  1.⑴ 1∶80000000 (2)② ① ② ① (3)小 详细

  2.沙漠 时令河 长城 铁路 水电站 山峰 湖泊 公路

查看全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学案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到判读卫星云图,以及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目标)通过对祖国、家乡天气情况的查找和预报,加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读懂卫星云图和识记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难点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说教法

查看全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