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案

时间:2025-04-05

《青山不老》教案(精选12篇)

《青山不老》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

  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

  课件pocomaker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查看全文

《青山不老》教案(精选15篇)

《青山不老》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查看全文

青山不老教案(通用14篇)

青山不老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3.阅读课文,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1.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节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

  二、介绍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

查看全文

《青山不老》教案(精选23篇)

《青山不老》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

  1、土炕 肆虐 盘踞  淤泥

  2、治理 参天的杨柳 归宿

  3、风吹沙起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如臂如股 绿风荡漾

  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 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

  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查看全文

《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查看全文

《青山不老》教案(通用13篇)

《青山不老》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

  1、土炕 肆虐 盘踞  淤泥

  2、治理 参天的杨柳 归宿

  3、风吹沙起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如臂如股 绿风荡漾

  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 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

  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