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桥梁(精选3篇)
建桥梁 篇1
教 学 设 计学校:新桥实验小学班级: 五年级人数:日期: 月 日学科:科学课题:建桥梁教时:第1课时执教:1、 教学目标:1、认识桥的组成,知道桥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2、探究不同形状桥面的承受力不同,知道改变桥面的厚度和桥面的宽度等也可以改变桥的承受力。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证据意识。4、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造出承受力更强的桥。2、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旨在通过动手制作和查阅资料,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能自定标准将桥梁进行分类,自主探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差异:通过学生“建”,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结构与承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进度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了实验动手的技能,孩子的思维不断拓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以往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分类标准的划分以及比较实验中的“公平原则”的掌握,合作分工能力的培养,都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桥梁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为什么一些桥梁上有桥孔”这些关于桥的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设计本课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实验和查阅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建桥梁》优秀教案(精选2篇)
《建桥梁》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自己设计建造几种桥梁,并能发现不同形状桥梁的承重力不同。
学会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能清楚地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能够利用课内所学知识重新审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获得全新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桥梁的作用和结构。
知道桥梁的承重力和桥面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建桥梁的艰辛和快乐,意识到科学研究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桥梁图片课件。
2、每组准备,二年级试验盒(桥墩)、铅笔(吊桥的支架)4根、A4纸三张、线绳、一角硬币30枚、一次性塑料杯底一个、记录单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桥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桥?
2、大家说了这么多种桥,说明你们平时都很留心观察生活。
3、谁愿意把你们收集到的桥梁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播放桥梁图片的课件)
4、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22页,看图,这几种桥都有什么共同的结构?有几部分构成?(板书:桥梁结构:桥面桥墩)
5、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桥的桥面,这些桥面有什么不同?
6、点拨:桥面表面是平的,叫做平板桥;表面是弯曲的叫做拱形桥;表面有绳索牵拉的叫做斜拉桥。(板:平板桥拱形桥斜拉桥)
7、预测:这三种形状的桥面承受力相同吗?那种桥的承受力大一些?为什么这样想呢?
桥梁远景图(通用9篇)
桥梁远景图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8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 水涨船高 胜似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昧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
建桥梁
教 学 设 计学校:新桥实验小学班级: 五年级人数:日期: 月 日学科:科学课题:建桥梁教时:第1课时执教:1、 教学目标:1、认识桥的组成,知道桥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2、探究不同形状桥面的承受力不同,知道改变桥面的厚度和桥面的宽度等也可以改变桥的承受力。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证据意识。4、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造出承受力更强的桥。2、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旨在通过动手制作和查阅资料,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能自定标准将桥梁进行分类,自主探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差异:通过学生“建”,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结构与承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进度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了实验动手的技能,孩子的思维不断拓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以往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分类标准的划分以及比较实验中的“公平原则”的掌握,合作分工能力的培养,都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桥梁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为什么一些桥梁上有桥孔”这些关于桥的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设计本课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实验和查阅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桥梁结构作品:经典设计——结构纸桥
已经很久没上来了,没有及时向各位汇报我校情况,深感歉意。感觉现在的通用技术制作有点回归到以前的美工课制作了,用废弃品制作作品,看来要推行设计理念确实难度很大,希望专家组要深入研究,而不是到现在还提“只要开起来就好”。下面是我们在结构一章中制作的纸桥,具体操作过程在广东省会考实例中有详细叙述,在这要说明的是,下面这些桥不仅是外形美观的工艺品,更重要是它们具有承重3000g以上重力的结构。而所用的承重物都是统一规格的纸板。
《桥梁远景图》教案3
[课标要求]
1.学习作者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2. 结合课内外知识了解桥梁的特点、优点。
3. 通过自学体会科普作品通俗、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特色。
[学法点悟]
我们的设计是先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
上课之前主动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习此篇课文的兴趣;课堂上采用自由选择、分组朗读、互相合作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茅以升笔下的八种未来桥梁有更明确的认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交流、讨论、朗读、摘抄等方式自主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等。最后在课内交流,达到知识共享。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作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文章首先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梁的基本结构,然后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想象新颖奇特,令人惊叹。通读全文,请说说桥是什么?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给桥下个定义,并说明桥的组成。
[疑难解析]
质疑:1.课文开头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