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前后》教学设计 篇1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前后》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前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前后》教学设计 篇2师:今天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谁愿意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
生1:我叫郝承业,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这节数学课。
生2:我叫王庆鑫,今年7岁了。
生3:我叫刘玉辉,我很喜欢上数学课。
《前后》教学设计及点评(精选15篇)
《前后》教学设计及点评 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前后。教师不要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观察、模拟、游戏等。在各种活动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人大附小的学生来源比较好,学前有一定知识基础,对于前后的认识比较清楚。学校的教学设备先进,每个班都有多媒体展台。本节课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前后位置的关系;在情境中理解前后的相对性;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简单的推理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前后的实际应用。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我的前后
1. 请同学介绍自己。
2. 请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同时,介绍前后桌的同学。
3.老师自我介绍。
我是一(七)班的数学王老师,我的前面是一(七)班四十名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黑板。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板书“前后”。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我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前后》教学设计及点评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体会“前后”的概念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
三、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又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愿意)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了什么难题。
( 评析 采用问题引入,引起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师播放淘气的录音)“我总是忘记自己站队的位置,聪明的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师:哪个热心、聪明的学生来给淘气出个主意?
生1:只要记住自己排在第几个就行了。
师:是个好主意,还有其他办法吗?
( 评析 对生1的评价略显应付,没有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分析。教师显然在等待其他同学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2: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不会错了。
师:你想的办法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跟小鹿导游一起进一步认识“前后”。
(教师出示课题)
( 评析 教师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遗忘”了生1的回答,利用确定淘气在队伍中的位置引入“前后”,比较合理、自然。只是要对不是教师预期的答案予以重视。)
(二)新课探讨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教师在挂图中没有呈现出动物。)
师:咦,运动场上怎么没有运动员?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别着急,教科书第56页有一张小动物比赛的照片。
《前后》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前后。教师不要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观察、模拟、游戏等。在各种活动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人大附小的学生来源比较好,学前有一定知识基础,对于前后的认识比较清楚。学校的教学设备先进,每个班都有多媒体展台。本节课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前后位置的关系;在情境中理解前后的相对性;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简单的推理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前后的实际应用。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我的前后
1. 请同学介绍自己。
2. 请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同时,介绍前后桌的同学。
3.老师自我介绍。
我是一(七)班的数学王老师,我的前面是一(七)班四十名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黑板。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板书“前后”。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我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位置《前后》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位置《前后》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经历 “前”、“后”方向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 “前”、“后”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 “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正确辨别 “前”、“后”的位置及其相对性。
三、学习评价的设计:
1、通过动手、操作达成目标1。
2、通过提问、观察环节检测目标2.
3、通过练习一第一题达成目标3.
四、学习过程:
1、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引出情境图。
上节课我们去长江大桥上看了看,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公交车站去看一看。
2、问题探究
学生看第2页的图,说一说李林和王英的前后位置关系,并说出什么是前,什么是后,并结合图中的内容填空。
说一说李林、王英、张宁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谁在中间。
李林的后面有几个人,张宁的前面有几个人。
3、完成“做一做”第2题
4、结合课件中的“森林运动会”用“前、后”描述5个小动物的前后顺序,并把比赛的结果说给大家听。
5、观看“乘车”的动画,说一说站牌的前后位置关系和“前面上、后面下”的上车规律。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前、后。前后具有相对性。
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位置《前后》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