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葡萄》教案(通用14篇)

《葡萄》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学习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美。

  2、学习发好"采、花、编、圆"等音。

  活动准备:

  观看图片,了解野花的特征。编织好的花环及儿歌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草地上玩。让幼儿自由地采集野花、野草。教师启发幼儿观察比较: 草地上都有什么花?什么草? 哪些花儿大?哪些花儿小? 草地上的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闻一闻,你采的花香不香? 你最喜欢什么花?

  二、基础部分。

  1、出示花环,师幼共同交流采野花的感受。

  2、学习儿歌。

  师示范朗读。

  幼儿学念儿歌。(注意儿歌的特殊节奏,着重学习"采、花、编、圆"等字音)

  三、结束部分。

  画"美丽的花环"。

《葡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以小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童话的生动有趣,体验角色表演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钢片琴、鼓、串铃各一个,小铃铛人手一份;森林的背景图及大象、蚊子的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根据乐器提示为线索能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背景图及大象蚊子图片。

  2、听故事“大象和蚊子”

  利用背景图,教师边演示图片,变伴着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讲述故事。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1)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

查看全文

摘葡萄教案(精选6篇)

摘葡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发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挂绳两根悬挂高低不一的纸葡萄,小动物头饰,玩具筐三至四个活动过程:

  1、小动物们做操幼儿戴上头饰做一套律动,活动身体。

  2、游戏:摘葡萄帮助老奶奶摘葡萄。两腿用力瞪伸向上跳,把葡萄摘下来。

  3、结束游戏,老奶奶谢谢大家,请大家吃葡萄。

  活动目标:

  1、知道小动物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情感。

  2、勇敢的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各种布制、毛绒、同类动物玩具大小各一个到两个。

  2、每个小朋友妈妈的单人照片一张;"开火车"、"摇篮曲"音乐磁带,小孩哭声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1、游戏"开火车"进活动室。

  2、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玩具玩。

  3、播放摇篮曲,让幼儿抱着玩具休息一会儿。

  二、认识妈妈和宝宝。

  (音乐中断,传出一阵哭声)师:咦?谁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宝宝在哭(老师从录音机后面拿出猴宝宝)。猴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妈妈是谁呀?哦,是大猴,猴妈妈在哪里呢?小朋友帮找一找好吗?(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宝宝的妈妈是大猴,猴宝宝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动物?是妈妈还是宝宝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自己观察、比较)

  小结:妈妈大,宝宝小。

  三、游戏"找妈妈"。

  1、引导幼儿帮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查看全文

葡萄糖(通用3篇)

葡萄糖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     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

  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了解果糖的性质和它在结构上跟葡萄糖的差别

  科学方法: 引导和启发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什么是糖? 哪些物质属于糖?

  [学生讨论]

  [讲解] 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 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 cn(h2o)m;

  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

  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通式并不反映结构: h和o 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      鼠李糖 c6h12o5  甲醛  乙酸  乳酸等

  [设问] 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板书]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板书] 糖的分类: 单糖 低聚糖 多糖

  [过渡] 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 果糖 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板书] 一 . 葡萄糖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溶于水 不及蔗糖甜(葡萄汁 甜味水果 蜂蜜)

  分子式     c6h12o6 (180)    最简式:     ch2o (30)

查看全文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精选4篇)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篇1

  教学目标:

  1、         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4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3、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自由谈:你想到了什么?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自主识字。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查看全文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教学目标:

1、         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4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3、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自由谈:你想到了什么?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自主识字。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

查看全文

《葡萄的精灵》教学设计预案

教学目标:
1、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2、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的把握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葡萄是新疆的特产,新疆人最爱喝葡萄酒,“葡萄酒是葡萄的女儿”。
2、1963年一场政治风暴把王蒙划分为“右派”,他被被流放我国西部边陲伊犁河谷的边缘,作为被改造对象,他落脚在伊宁县巴彦岱乡一户普通的维吾尔族农民家。在十年浩劫期间,他的名字和作品被遣责、被谩骂。但王蒙在经历了一系列遭遇之后,他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有些朋友不理解他怎么可能在那种生活条件下在新疆一口气生活了XX年,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他半开玩笑地回答说:“我是读维吾尔语的博士后啊,两年预科,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博士研究生,再有三年博士后,不是整整XX年吗?”XX年,从29岁到45岁,他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却被他这样调侃式的一带而过,是何等的乐观与豁达。我想,他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一定和这里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随王蒙一起走进《葡萄的精灵》,认识认识这片葱郁的土地上的人们,感受浓郁的新疆地域风情——
二、初步感知:快速阅读(8分钟)
1、用三至五个词或短语提取课文的关键主题词以体现你的对课文的理解。
穆敏老爹  自酿葡萄酒  请乡邻饮酒  葡萄酒的精灵——维吾尔族的精灵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