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重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

  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

  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查看全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背景: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通过观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想象法、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演练法

  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想象感知。

  1、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垂直与平行》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平面,然后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像,这个平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像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它又有哪几种情况呢?

查看全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平行与垂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关系的界定前提是“同一平面内”。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课件出示一条无限延长的直线)谁来介绍一下这位朋友?

  师:直线就像孙悟空的…?

  生:金箍棒。

  二、探索体验,经历过程

  (一)画图感知,确定研究对象。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直线的知识,就是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板书:两条直线

  1、想象活动,想象纸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我们在这张长方形纸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会有怎么样的位置关系呢?(学生想象)

  2、动手操作。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3、收集展示。

  4、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这么多种情况。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5、汇报分类情况。

查看全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通用4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联系生活自编教材

  教学目标 :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过程 :

  1、谈话导入  。

  1)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有关数的产生,知道了数字和数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明和发展的。不但是数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在学习的、以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来的,而且学习这些知识又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在生活生产中都会用到,同时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蕴含数学知识的事例。不信,请注意:

  2)故事:课间,同学们安静有序地休息。(课件1)

  朱吕浩在经过吴炫陶的座位边时,不小心把吴炫陶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课件2)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3)朱吕浩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吴炫陶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在两支铅笔上)

查看全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点。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与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互相垂直”“互相平行”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一、导入

  师:同学门,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小棒,我们随意的丢在讲台上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首先请大家把我们的两只手当成两小棒,用手势表示小棒形成的图形。

  (学生用两只手在台下摆出一种图形,老师环视)

  师:刚才大家示范了很多的图形,现在老师用直线来表示小棒,把大家刚才示范的一种图形画在黑板上。

  (用直尺在黑板上画×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也用两条直线把自己的图形画出来。

  (学生画,教师巡视)

  把学生画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1、×  2、∥  3、∟  4、∧   5、+  6、<  7、⊥

  二、 新授

  师:同学们在下面画的很认真,现在老师也选一些同学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你们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把它们分类吗?然后说说你的分类的标准。

  (引导学生说出有相交和不相交)

  板书:相交与不相交

  师:我们知道直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下面老师就将图形中的直线延伸,请大家分分类,同样请你们说说分类的标准。

  相交:1、  3、 4、 5、  6、 7、

  不相交:2、

查看全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点击浏览该文件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