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3个材料袋,学生每人一块钉子板。

  教学过程 :

  一、铺垫复习(实物投影仪出示)

  1、用直尺量出下面几条线段的长度,并标在图上。

  2、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评析:给出不同位置的线段和角,突出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画片吗?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这个小男孩叫奥林,小女孩叫匹克,看,他们在草地上玩得多开心。今天咱们就和奥林、匹克一起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好吗?(板书课题)

  [评析:充分运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既能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点明了本课要学习的东西,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朋友看屏幕,奥林、匹克用小捧在草地上围出了什么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我们周围哪些物体上还有长方形和正方形?(指生回答)你怎么这么快就能认出它们呢?看来,它们有一定的特征。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看谁学得快,学得好。请小朋友看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讨论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什么组成的?指生回答得出:它们是由边和角组成的。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组成,它们都可以叫做什么形?(指生起名字)都有四个角。

查看全文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

教材简析: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许多折、剪、拼的活动,比较多地将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这些操作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围成的这些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种图形。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初步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摆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查看全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和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按指定的度数量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三角板和直尺

                画垂线和平行线。

             3.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特

                征,知道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的情况,初步认识轴

                对称图形。

4.学会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

5、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认识基础:

             1.学生已直观认识线线段、直线,可以此引出射线。

             2.学生已认识角的形状,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

查看全文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3个材料袋,学生每人一块钉子板。

    教学过程 :

    一、铺垫复习(实物投影仪出示)

    1、用直尺量出下面几条线段的长度,并标在图上。

    2、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评析:给出不同位置的线段和角,突出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画片吗?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这个小男孩叫奥林,小女孩叫匹克,看,他们在草地上玩得多开心。今天咱们就和奥林、匹克一起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好吗?(板书课题)

    [评析:充分运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既能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点明了本课要学习的东西,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探究新知

查看全文

期末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作者:张金龙    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 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 )倍。

查看全文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是从原有知识的复习入手的,学生在3年级的教材中对长方体有过初步的认识,所以我预先布置了预习作业,安排学生制作长方体并要求他们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入手,自己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例1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结合学生的预习时的发现,对长方体的特征经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和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看、摸、量直观的感受长方体的面是长方形,利用学具中的小棒搭,是学生发现在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会是正方形,利用小组合作拼相对面的环节让学生理解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利用量让学生感知12条棱可以根据长度分成3组每组中的4条都是相对的,并且长度都相等。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深刻的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直观观察和操作后,教师再教学直观图的画法,从直观实物引入对长方体的表象,是学生知道因为视角原因,长方体一般只能看到3个面,从而理解透视图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画直观图的熟练性。在后面的“课堂小练习”和“课堂小结”环节中,教师采用学生做题,教师点评的形式,是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利用课后时间查漏补缺,更好的学习。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