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赵州桥》词语片段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赵州桥》词语片段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充分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与关键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极其好处。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高度概括的语言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它的这两大特点。一位教师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处理“成千上万”一词给我很多启发,于是有了以下片段:

  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十岁是可爱的孩子,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查看全文

《捞铁牛》片段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捞铁牛》片段教学设计 篇1

  设计一

  (第4,5,6自然段的教学实录)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问题: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现在我们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默读课文,思考:哪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生:第4. 5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师:好.这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两个问题.(出示投影)

  思考题:

  1. 第四自然段后三句话是什么关系

  2. 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生读思考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讨论.老师看哪些同学学得认真.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谁先说一说后三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先说1,2句的关系,再说2,3句的关系.

  生:我认为这几句话是因果关系.因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所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上来.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好,那和尚是利用什么力量把铁牛拔出来的

  生:利用水的浮力,(板书:利用水的浮力)

  师:谁还记得老师提的第2个思考题:

  生: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师:好,谁来回答

  生甲:因为铁牛太沉了,水手们根本没有办法把它拉上船.

  生乙:即使拉上了船,也会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地边.

  生丙:对!我同意赵刚的意见.书上已经写到"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这说明把铁牛放在水中拖回来,已经很费力了.

  师:它能抓住课文的语句分析,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同学们学习.

查看全文

片段教学竞赛——《凡卡》片段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片段教学竞赛——《凡卡》片段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深入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苦。

  2、体会凡卡的美好向往及残酷的现实的巨大差异。

  3、有感情地朗读片段。

  教学重难点:深入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苦,并有感情地朗读片段。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熟悉学生,谈话导入

  1、自我介绍

  2、谈话导入

  大家坐得端端正正,穿戴整整齐齐,精神十足!想必你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那么谁能介绍一下你的幸福生活呢?

  二、初读感知

  1、引入课题

  是啊!看到你们生活的这样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们都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凡卡》,看看其中的主人公,九岁的凡卡又是怎样生活的。先前大家已经熟读了《凡卡》这篇文章,谁能告诉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信的内容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凡卡写的信。请大家默读信的内容,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指望”是什么意思?

  可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出了“没有指望”的感慨。哪个自然段最能集中体现凡卡:“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呢?

  三、品读片段,感受“没有指望”

  1、请大家轻声朗读第八自然段。读完后静静地、用心地想一想,凡卡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注意梳理自己的内心感受。

  2、第八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查看全文

片段教学竞赛——《凡卡》片段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片段教学竞赛——《凡卡》片段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深入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苦。

  2、体会凡卡的美好向往及残酷的现实的巨大差异。

  3、有感情地朗读片段。

  教学重难点:深入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苦,并有感情地朗读片段。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熟悉学生,谈话导入

  1、自我介绍

  2、谈话导入

  大家坐得端端正正,穿戴整整齐齐,精神十足!想必你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那么谁能介绍一下你的幸福生活呢?

  二、初读感知

  1、引入课题

  是啊!看到你们生活的这样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们都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凡卡》,看看其中的主人公,九岁的凡卡又是怎样生活的。先前大家已经熟读了《凡卡》这篇文章,谁能告诉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信的内容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凡卡写的信。请大家默读信的内容,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指望”是什么意思?

  可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出了“没有指望”的感慨。哪个自然段最能集中体现凡卡:“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呢?

  三、品读片段,感受“没有指望”

  1、请大家轻声朗读第八自然段。读完后静静地、用心地想一想,凡卡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注意梳理自己的内心感受。

  2、第八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查看全文

《捞铁牛》片段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捞铁牛》片段教学设计 篇1

  设计一

  (第4,5,6自然段的教学实录)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问题: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现在我们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默读课文,思考:哪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生:第4. 5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师:好.这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两个问题.(出示投影)

  思考题:

  1. 第四自然段后三句话是什么关系

  2. 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生读思考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讨论.老师看哪些同学学得认真.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谁先说一说后三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先说1,2句的关系,再说2,3句的关系.

  生:我认为这几句话是因果关系.因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所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上来.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好,那和尚是利用什么力量把铁牛拔出来的

  生:利用水的浮力,(板书:利用水的浮力)

  师:谁还记得老师提的第2个思考题:

  生: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师:好,谁来回答

  生甲:因为铁牛太沉了,水手们根本没有办法把它拉上船.

  生乙:即使拉上了船,也会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地边.

  生丙:对!我同意赵刚的意见.书上已经写到"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这说明把铁牛放在水中拖回来,已经很费力了.

  师:它能抓住课文的语句分析,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同学们学习.

查看全文

《赵州桥》词语片段教学设计(通用16篇)

《赵州桥》词语片段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充分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与关键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极其好处。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高度概括的语言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它的这两大特点。一位教师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处理“成千上万”一词给我很多启发,于是有了以下片段:

  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十岁是可爱的孩子,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