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教案

时间:2025-04-05

教育笔记:喜欢跑步的孩子

       杨,喜欢跑,在我刚进小四班的时候,李老师就已经告诉我了,只是当时没把事情放在心上,时间长了,才慢慢发现,杨,你的眼睛必须时时的盯着,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不见了。意识到这之后,就想怎么才能让他别到处跑。     一开始,杨一到门边我就神经紧张,赶紧把杨叫回来,有一次让杨回来的时候,杨竟然撒腿就跑,还边跑边说“追我追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知道时刻盯着这方法不行后就开始找别的办法。杨有个很好的优点就是如果他能感觉到你喜欢他,就会喜欢和你亲近,而且还喜欢帮你。所以,当和杨熟悉之后,每杨到门边的时候,无论门是关着还是开着我就会和杨说:斐斐谢谢你帮老师关门,真乖啊,快过来。杨听到后就会很高兴,时间长了,杨会经常关门,但是不会再往外跑了。

查看全文

一堂跑步课的教学反思

教学情景:热身、摆臂、高抬腿、后蹬跑、加速跑等辅助练习、往返接力。学生由开始的认真学、认真练到最后的不认真练,不愿意做。直到最后的往返接力学生才又提起了兴趣。为什么学生在上下半节课的反映反差那么大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前面的课枯燥无味,后面的课有比赛,有竞争。青少年具有好动、好玩、爱竞争的心理,因此就造成以上现象。课的安排本身是没有矛盾的。主要矛盾在于前面的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和重要途径,没有前面的辅助练习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这些练习是必要的。而恰恰这些练习又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矛盾,也是田径教学的主要难点。我想可以作好以下几点来缓解上面的矛盾 ?
1、让学生明确学、练的价值 
  在每堂课之前教师最好都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要上什么课,让学生先预习,使学生知道要学好这些内容要掌握那些知识点和辅助动作,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得上,让学生懂得练习的价值和好处,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能较主动地练习。
2、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创新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教材不难发现我们的一些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竞技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学起来较复杂、较枯燥,需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而且即使学生掌握了对其将来的用处也不是特别大,因此学生自然就对这些项目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不大。这就要求教师在项目的选择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要注意内容、手段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符合青少年的需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片面追求成绩的弊端。
3、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体育来源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让教师有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的权利,只要我们能因材施教观察生活走进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和建议就能找出学生喜爱的项目和练习手段。当然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分层教学,区别对待,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