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教案

时间:2025-04-05

《排列组合》教案(精选5篇)

《排列组合》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大家乐意吗?(板书课题)现在大家来看一下我们的活动目标。(课件出示活动目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圣诞老人画面,圣诞老人过生日了,想请大家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但是他有要求。通过圣诞老人提出本节课任务。

  二、合作学习,构建模型

  (一)初步感知。课件出示:

  第一关:摆一摆,猜密码。(用数字卡片

  1、2能排成几个两位数自己动手摆一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卡片后,指名汇报。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第二关:摆一摆,比一比(用数字卡片1、2、3能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比比看,哪个组找的最多。

  小组探讨,组长把大家的讨论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师:有的组摆出了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的?有什么好办法?

  (鼓励方法的多样化,对各组的不同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结合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选出优胜组。

查看全文

排列组合教案(通用4篇)

排列组合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查看全文

排列组合教案

排 列 组 合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乒乓球、衣服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数学广角”里做游戏,可是,我把游戏要用的材料都放在这个密码包里。你们想解开密码取出游戏材料吗?(想)我给大家提供解码的3个信息。
1.  好,接下来老师提供解码的第一个信息: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学生在两位数里猜)(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请听第二个解码信息)
2.  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二个信息:密码是由2和7组成的(学生说出27和72)。能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吗?
3.  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三个信息:刚才说了密码可能是27也可能是72。其实这个密码和老师的年龄有关。哪个才是真正的密码是?(学生说出是27)到底是不是27呢?请看(教师出示密码)。真的是27,恭喜大家解码成功!
二、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1、感知排列
师:请小朋友先到“数字宫”做个排数字游戏,好吗?这有两张数字卡片(1 、2)(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你能摆出几个两位数?(用数字卡摆一摆)

查看全文

排列组合(精选16篇)

排列组合 篇1

  数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交流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

  2.了解、探索排列组合问题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相机;课件《孙悟空》片断。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话,由交流照片的经历和最喜欢的是哪张照片等引入新课。

  师:不少同学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谁愿意让大家欣赏一下?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照相的经过。

  请几个同学展示发言,结合有人拿的是两人合影的照片,进行启发式谈话。

  师:照片上和你一起照相的是谁?说一说你们照相时站的位置。

  生:我站在左边(或右边),站在右边(或左边)。

  2.结合两个人的照片讨论,变化他们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两个人照相,最多能照出2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师:如果变化你们两个人的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

  生:交换我们两个左右的位置,还能照一张。

  如果有的学生答出3张:交换左右位置1张,前后位置2张。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几个人照相都怎样站,为什么?

  师:两个人照像,如果只考虑横着站成一排的情况,最多能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生:2张。

  二、3人照像

  1.教师提出3个人照相最多可以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的问题,让学生先回答,然后请三位同学实际照一照。

查看全文

排列组合(精选14篇)

排列组合 篇1

  数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交流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

  2.了解、探索排列组合问题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相机;课件《孙悟空》片断。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话,由交流照片的经历和最喜欢的是哪张照片等引入新课。

  师:不少同学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谁愿意让大家欣赏一下?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照相的经过。

  请几个同学展示发言,结合有人拿的是两人合影的照片,进行启发式谈话。

  师:照片上和你一起照相的是谁?说一说你们照相时站的位置。

  生:我站在左边(或右边),站在右边(或左边)。

  2.结合两个人的照片讨论,变化他们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两个人照相,最多能照出2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师:如果变化你们两个人的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

  生:交换我们两个左右的位置,还能照一张。

  如果有的学生答出3张:交换左右位置1张,前后位置2张。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几个人照相都怎样站,为什么?

  师:两个人照像,如果只考虑横着站成一排的情况,最多能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生:2张。

  二、3人照像

  1.教师提出3个人照相最多可以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的问题,让学生先回答,然后请三位同学实际照一照。

查看全文

排列组合

数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交流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

2.了解、探索排列组合问题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相机;课件《孙悟空》片断。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话,由交流照片的经历和最喜欢的是哪张照片等引入新课。

师:不少同学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谁愿意让大家欣赏一下?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照相的经过。

请几个同学展示发言,结合有人拿的是两人合影的照片,进行启发式谈话。

师:照片上和你一起照相的是谁?说一说你们照相时站的位置。

生:我站在左边(或右边),站在右边(或左边)。

2.结合两个人的照片讨论,变化他们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两个人照相,最多能照出2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师:如果变化你们两个人的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

生:交换我们两个左右的位置,还能照一张。

如果有的学生答出3张:交换左右位置1张,前后位置2张。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几个人照相都怎样站,为什么?

师:两个人照像,如果只考虑横着站成一排的情况,最多能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生:2张。

二、3人照像

1.教师提出3个人照相最多可以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的问题,让学生先回答,然后请三位同学实际照一照。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