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娃娃》教案(精选14篇)
《泥娃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泥塑的兴趣和喜爱优秀民间艺术的情感,学会制作一个泥娃娃。
教学难点:掌握泥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泥娃娃实物或图片、民间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动画、资料,准备泥塑工具一套、各种辅助材料及陶土
教学过程
1.探究式导课。
(1)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
(2)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3)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4)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5)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6)教师归纳。
3.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开拓学生的思维。
《泥娃娃》中班教案(通用15篇)
《泥娃娃》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泥娃娃。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制作泥娃娃的方法。
难点:有创意的制作泥娃娃。
教学设计:
1.导入。
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泥娃娃?
2.观察思考。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3)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3.实践探索。
(1)制作泥板将泥巴压成板状,再用雕塑刀割成方形。
(2)卷成泥筒将包好布的饮料瓶压在泥板的一侧,底部对齐,慢慢卷成筒状,立起后粘牢并抹平。稍干后,先抽出瓶子,再取出布。
(3)做出五官先用小刀或牙签将眼睛和嘴巴处镂空,然后沿着外轮廓线粘上细泥条。
(4)添加四肢用泥片卷成泥筒制作袖子和裤脚,然后用泥浆将它们先粘接在身体上,再插入四肢。
(5)对头部进行装饰先将泥板按头部的大小切割成圆形,粘在头顶,再将另一块泥板切成泥条作头发。
4.思考与实践。
学习泥娃娃的制作过程后,你还可以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创作出生活中哪些不同的人物造型呢?动手试试看!
《泥娃娃》中班教案 篇2设计思路: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孩子们对于民间艺术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在绘画大阿福的过程中,他们被大阿福胖嘟嘟可爱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借由“大阿福”的形象开展本次活动。
活动名称:泥娃娃分家家(学习34)
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在比较6和7的分合方法过程中,发现数字越大分合的方法就越多。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初步知道6以内数的组成。
(材料准备)泥娃娃操作包人手一份、数字卡片若干、分合符号等
教学重点:理解数字越大分合的方法就越多。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的方法,知道6与7的不同分法 教学过程:
一、好玩的泥娃娃:复习6的组成
“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来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泥娃娃)
“现在请你们—边拍手边和我泥娃娃的一家的游戏:现在这里一共有6个泥娃娃,泥娃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姐姐和妹妹,比如我说:‘我有2个泥娃娃?’那你们就要说‘你缺4个泥娃娃。’听懂了吗?”
(听懂了)
“现在我先来请一个小朋友和我来玩玩看噢,有谁愿意上来先玩?”
“我有3个泥娃娃?”
(你缺3个泥娃娃)
“她说的对不对呀”
·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若干次。
小结:这个就是数泥娃娃家人的游戏,当我们数泥娃娃一家有几人的时候,我先说的泥娃娃数量和后面说的泥娃娃的数量加起来都要等于6,不能多也不能少。
二、泥娃娃分家家
1、看娃娃(集体)
·提问:“现在,请你们仔细的观察桌子上的泥娃娃们,他们看上去都一样吗?”
(不一样)
“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泥娃娃头上有帽子的)……
“那么右边那栏的数字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会出现分合符号?”
(最上面的数字7是代表总数,下面的数字加起来要等于上面的7)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泥娃娃》(通用17篇)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泥娃娃》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泥娃娃。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制作泥娃娃的方法。
难点:有创意的制作泥娃娃。
教学设计:
1.导入。
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泥娃娃?
2.观察思考。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3)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3.实践探索。
(1)制作泥板将泥巴压成板状,再用雕塑刀割成方形。
(2)卷成泥筒将包好布的饮料瓶压在泥板的一侧,底部对齐,慢慢卷成筒状,立起后粘牢并抹平。稍干后,先抽出瓶子,再取出布。
(3)做出五官先用小刀或牙签将眼睛和嘴巴处镂空,然后沿着外轮廓线粘上细泥条。
(4)添加四肢用泥片卷成泥筒制作袖子和裤脚,然后用泥浆将它们先粘接在身体上,再插入四肢。
(5)对头部进行装饰先将泥板按头部的大小切割成圆形,粘在头顶,再将另一块泥板切成泥条作头发。
4.思考与实践。
学习泥娃娃的制作过程后,你还可以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创作出生活中哪些不同的人物造型呢?动手试试看!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泥娃娃》 篇2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激发爱心。
2、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演歌曲。
3、能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泥娃娃。
小班手工:泥娃娃分家
活动目标:
1、观察泥娃娃的外形特征,并尝试按某一特征来分类。
2、愿意向同伴介绍各自的记录方法,体验给泥娃娃分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泥娃娃图片、记录表、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知道泥娃娃是我国民俗工艺品
1、小熊开了一家泥娃娃店,你在哪里也见过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是我国江苏特有的民俗工艺品,代表着吉祥如意。
二、观察交流——观察泥娃娃的外貌特征,找到泥娃娃身上的共同点
1、 泥娃娃找朋友
(1)请你们仔细找一找,他们身上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2)还有哪些泥娃娃是好朋友?
2、小熊开展览会
(1)小熊要开一个泥娃娃展览会,为了方便顾客参观,小熊想把这些泥娃娃分分家,是好朋友的放在一层展柜上,不是好朋友的放在另一层展柜上。
(2)这么多泥娃娃你觉得该怎么分呢?
三、幼儿操作——尝试按某一特征分类并记录
(1)第一次分类操作
1、找一找,泥娃娃身上的哪些地方是一样的,他们就是好朋友。
2、好朋友放在一层,不是好朋友的放另一层。
(2)第一次分享交流
1、你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帮泥娃娃分家?
2、示范记录纸
小结:你们找的真仔细,其实还有很多的办法,现在请你们再去找一找,分一分,不过,这次有点难度。
要求:a找不同的方法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b介绍记录纸
(3)第二次分类操作
1、幼儿操作,并尝试记录。
2、鼓励幼儿寻找不一样的方法。
四、交流分享——体验给泥娃娃分家的快乐
(1)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方法。
音乐: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幼儿模仿静态泥娃娃,激发活动欲望。
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
师:啊,是泥娃娃,泥娃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呢?泥娃娃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娃娃,你们喜欢泥娃娃吗?那让我们来学一学泥娃娃,现在呀,你已经变成一只非常可爱,但却又不能动的泥娃娃了,让我来瞧一瞧谁学的最象?你们愿意一直做一只不会动的泥娃娃吗?为什么?
2、讲述神仙哥哥的故事:泥娃娃多可爱,可就是不会动,让我来想一个办法帮助他,唉,有了!神仙哥哥有一只神奇的喇叭,神仙哥哥每吹一次喇叭,泥娃娃就可以动一些身体部位。
(二)分段创编:
1、创编头、身体的动作。
你们想让泥娃娃先动哪一个身体部位呢?(请幼儿示范)
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哥哥吹了第一次喇叭后,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会动了。(展示图一,重点鼓励幼儿自由随乐摆动,从而感知乐曲节奏)
2、创编手部动作。
神仙哥哥吹了第二次喇叭,你们想让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
(展示图二,尝试着动动手)
你们跳的真漂亮,神仙哥哥说:恩,我要吹第二次喇叭了,你们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手能不能动了,小手也能动起来了,那还不赶快伸出你们的小手。小手也能动了,你们心里怎么样呢?
(1)让我们用我们小手随着音乐来跳个舞,
(自由感受随乐创编表演)
(2)集体讨论:你的双手是怎样随音乐舞动的?
鼓励幼儿展现自我,运用多种节律的表现方式朝不同方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