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时间:2025-04-05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4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等方式来品味“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天堂”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的激昂慷慨,有的婉转动听,有的低沉,有的嘹亮这就是令人向往的天籁之音。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睛眼,静静的聆听一段旋律,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线索”

  引导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天堂?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鸟的天堂”?)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把你喜欢的句子自由朗读,细细品味,从文章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同桌互相交流体会,看一看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一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4、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

查看全文

《鸟的天堂》教案(通用17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课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课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查看全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4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南国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榕树上中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掌握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点语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做这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语句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教学用具: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1、齐读课题。

  2、感情不够,再次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从你们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这的确是个很美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伴随着夕阳的余辉走近这棵神奇的树。

查看全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13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会3个和生字,理解16个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初读课文。

  听录音,思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默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读词语。

  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5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6题。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听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指名听写在灯片上,出示灯片全班校对订正。

  解释词语。

  2学习课文第一段。

  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读句子,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查看全文

《鸟的天堂》教案(通用17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2.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①找到一对反义词。(清静--热闹。)

  ②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③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选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3.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2)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仿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查看全文

《鸟的天堂》教案(通用14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充沛发表自身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局部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同学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依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身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