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1、网络教学,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景和抑扬顿挫的有声语言,这样可以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通过网络的传输作用,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反馈和引导,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反思活动
2、通过网络,搜寻更多的信息材料并加以整理与阅读,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营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中的课堂教学和礼堂中的伟人像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多次出现的作用,学习从语言中体会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网上出示问题:
1、上一节可课,我们学习了《难忘的一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课文着重写了哪几个主要场面?
2、作者在叙述这两个场面时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多次,是哪一句?
学生交流
二、自主学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
根据“指导栏”,理解课文大意。
指导栏:
(1)、弄懂主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不懂的提出来写在留言板上。
同学们一起讨 (2)、浏览相关网站:教师提供几个网址,学生可以搜索有关资料,在归纳整理中扩大对威尼斯的了解。
(3)、测一测,看看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
2、主题讨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我想邀请同学们跟着我大声朗读,然后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师生朗读诗歌——《台湾》。
2、读毕,点生回答,此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中国台湾)
3、揭题: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难忘的一课》,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读后点生交流收获。
3、引导概括课文大意,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和师生一起学习祖国的文字,并参观了他们小礼堂的事,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一)、探究“学习国语”部分
1、让学生找出“学习国语”的相关段落,读一读,说说,作者来到乡村小学走近教室,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中国台湾师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段落读一读。2、作者被这情景吸引,于是他走进教室做了什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为什么不觉得意外?(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热爱中国)
3、师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学习国语”这一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课件出示练习,填一填,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表达,进一步让学生的知识内化,同时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1、网络教学,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景和抑扬顿挫的有声语言,这样可以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通过网络的传输作用,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反馈和引导,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反思活动
2、通过网络,搜寻更多的信息材料并加以整理与阅读,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营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中的课堂教学和礼堂中的伟人像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多次出现的作用,学习从语言中体会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网上出示问题:
1、上一节可课,我们学习了《难忘的一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课文着重写了哪几个主要场面?
2、作者在叙述这两个场面时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多次,是哪一句?
学生交流
二、自主学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
根据“指导栏”,理解课文大意。
指导栏:
(1)、弄懂主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不懂的提出来写在留言板上。
同学们一起讨 (2)、浏览相关网站:教师提供几个网址,学生可以搜索有关资料,在归纳整理中扩大对威尼斯的了解。
(3)、测一测,看看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
2、主题讨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我想邀请同学们跟着我大声朗读,然后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师生朗读诗歌——《台湾》。
2、读毕,点生回答,此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中国台湾)
3、揭题: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难忘的一课》,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读后点生交流收获。
3、引导概括课文大意,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和师生一起学习祖国的文字,并参观了他们小礼堂的事,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一)、探究“学习国语”部分
1、让学生找出“学习国语”的相关段落,读一读,说说,作者来到乡村小学走近教室,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中国台湾师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段落读一读。2、作者被这情景吸引,于是他走进教室做了什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为什么不觉得意外?(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热爱中国)
3、师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学习国语”这一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课件出示练习,填一填,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表达,进一步让学生的知识内化,同时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精选22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2008.12.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最近中央一套在热拨一部连续剧《台湾,1895》。你们知道这部片子讲的什么吗?生交流。
2、大家都知道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它怎么被日本统治了呢?你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解吗?
资料: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中国台湾人民,直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
3、中国台湾人民不断抗争,他们赶走了日本人,孩子们走进课堂,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预习后你们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
生: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通用22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我想邀请同学们跟着我大声朗读,然后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师生朗读诗歌——《台湾》。
2、读毕,点生回答,此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中国台湾)
3、揭题: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难忘的一课》,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读后点生交流收获。
3、引导概括课文大意,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和师生一起学习祖国的文字,并参观了他们小礼堂的事,表现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一)、探究“学习国语”部分
1、让学生找出“学习国语”的相关段落,读一读,说说,作者来到乡村小学走近教室,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中国台湾师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段落读一读。2、作者被这情景吸引,于是他走进教室做了什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为什么不觉得意外?(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热爱中国)
3、师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学习国语”这一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课件出示练习,填一填,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表达,进一步让学生的知识内化,同时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