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案(通用12篇)
《牧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到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一首描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题目就叫 读课题—《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 “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牧童》优秀教案(通用17篇)
《牧童》优秀教案 篇1
一、设疑导入
先板书好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的小一些,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画家和牧童》,谁来把课题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是有名的画家,一个是小小的牧童,那么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指名初读课文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指名请同学朗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同学们,在你们读和听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那你喜欢文中的谁?你们再好好的把课文读一读,并说说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的描写上喜欢上他的?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学生再次读课文)
3、学生读句子。
(问:这句话写了他的什么?)
四、朗读感悟课文,培养语感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
生:当有同学说我喜欢画家戴嵩时,因为他非常有名,画也画的好。
(此时,进行引导)
师:是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板书画的好一下子就把人们吸引住了。)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并试着用上一就进行说话训练。)
(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而且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多厉害呀,教师都有点佩服他了,那么请同学读出佩服的语气。
《牧童》教案(精选16篇)
《牧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购、挤、决”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利用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大意。
3、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受戴嵩的画技高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师:画画特别厉害,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我们叫他——画家。(板书)
迁移说“歌唱家、科学家、舞蹈家”
2、我们再认识一类人,他叫“牧童”。牧童是什么人?
迁移认识“琴童、棋童、神童”
3、画家和牧童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放声读课文。
2、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画家名字“戴嵩”,说说可以戴什么。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戴嵩,牧童,戴嵩。
2、交流,并随机出示词语卡片:一幅斗牛图、批评、惭愧。
认识“惭愧”2字同偏旁,并引导用这3个词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示课件:读了课文,我知道戴嵩是一个,当他画完,围观的人都说,而一个牧童却说,戴嵩听了,。]
四、学习1-4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真能干,把课文的故事都概括出来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细细地读读这个故事吧!
1、出示第一自然段
[示课件: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自由读——指名逐句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都知道了什么?
《牧童》教案(精选12篇)
《牧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关注牛、羊头和身体的关系,通过变换它们的不同位置,大胆表现其各种动态。
2、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兴趣,萌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草地的背景图、供欣赏的羊群和牛群图片、可操作的牛的头部和身体。
2、白色画纸、绿色彩色纸、记号笔、黑色炫彩棒、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牛群。(认识牛的不同动态)
(一)观察讨论
导入:夏天草原上青草绿绿,牛群们来到草地上吃草(ppt)
1、了解牛的基本特征
关键提问: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牛的身体很健壮,牛角硬硬的、弯弯的,尾巴细细的。
2、区别牛的不同动态
关键提问:草原上,牛群们都在干嘛?(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观察,有比较性地去回答)
小结:草原上,牛群千姿百态,生活的很悠闲。
(二)操作演示
过渡:谁愿意来试试,把牛群请到我们画纸上。
(教师上前摆放出不同方向的牛,小朋友添画四肢、尾巴)
追问:还可以怎么动?(教师上前演示,并添画四肢和尾巴。)
(不断地引导幼儿发现变化头部和身体的位置,牛就会有不同的动态)
二、认识羊群(认识牛的不同动态)
过渡:牛群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瞧,羊群们也来了。(出示幼儿两幅作品图)
关键提问:羊和牛长得哪里不一样?
小结:羊的身体、头顶、尾巴都是卷卷的,非常可爱。
三、学做小牧童。(大胆表现羊、牛的各种动态)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小牧童,带着牛群和羊群到草原上去放牧吧。
《牧童》教案优秀(精选15篇)
《牧童》教案优秀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在处理教材时,我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点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分角色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发挥想像和创造,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朗读感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学生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牧童优秀教案最新(通用16篇)
牧童优秀教案最新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理解词语,理解时积累,积累后运用词语说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教学难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导入。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情况。
三、品读课文。
(一)、体会“著名”
1、重点句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通过对比理解关联词“—就”,进行说话练习。
2、重点句2: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读中理解“没有不”的双重否定的意思。
(二)、学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戴嵩给朋友画了一幅什么画?(2)、戴嵩是怎么画的?(3)、画得怎么样?2、学生反馈。
重点句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借助生动画面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意思,从“一会儿,一会儿”里体会画家的高超技艺,并试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