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母鸡》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母鸡》教学设计 篇1

  教材解析:

  歌曲《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筒和响板等打击乐器,并通过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教学难点:

  “脖子伸伸两翼扑扑”这一句的演唱,以及一个3度音准的`把握。

  教学用具:

  电子琴、教具、白板、PPT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母鸡叫咯咯伴奏谱律动

  2﹑教师变身农场饲养员,改编歌词演唱欢迎小朋友来农场的歌。

  3、介绍朋友给同学们,听它是谁?它怎么叫?(出示课题)

  二、新歌教学

  1﹑听歌曲《母鸡叫咯咯》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歌曲,师提出问题:

  (1)母鸡在干嘛?它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告诉大家的?

  (2)出示节奏(板书本课三个主要节奏型)师:跟母鸡聊天聊的这么开心,让我们

  把这种高兴的情绪带到我们的歌词当中去。快速浏览找生字“两翼”的“翼”,“添”快乐的“添”写到黑板上并注音、解释)

  (3)老师按节奏打响板领读歌词,后让学生按节奏齐读歌词。

  (4)再听一遍感受歌曲情绪后教师范唱,师:好听吗?你想学吗?生:想。先跟老师跟琴唱谱,注意音高。再分别用咯和咕模唱。注意演唱姿势和表情

查看全文

《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母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乐曲《公鸡、母鸡》,并能用线条来表现母鸡的叫声。

  3、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4、能通过歌曲的演唱,自己编创小动物的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难点:

  1、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乐曲《公鸡、母鸡》,并能用线条来表现母鸡的叫声。

  2、能通过歌曲的演唱,自己编创小动物的歌。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农场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出发啊?(想)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农场里有些什么啊?(出示课件)

  2、就在这个农场里啊,有两只小动物特别开心的在欢迎我们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啊?(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公鸡母鸡)

  3、那接下来谁能告诉我公鸡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请生模仿)

  4、谁能做出公鸡的动作呢?(请生尝试)大家一起来试试。

  5、母鸡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学生试试)

  6、就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好不好?(师生共同模仿)

  7、玩呼应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的玩:老师把这个母鸡的声音叫的慢,学生也一样叫的慢,老师快,学生也快,老师急,学生也急。)

查看全文

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母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体会课文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欢的感情经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喜爱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难点:读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情感经历,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1、师:说起母鸡,同学们肯定都很熟悉了,那就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母鸡都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从母鸡的样子、生活习性以及母鸡的特点去说。)

  2、揭示课题

  其实同学们刚刚说的母鸡的这些特点,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早就发现了。前面一篇课文,老舍先生将那只即古怪又可爱的猫描写的是栩栩如生,让我们不禁对这只猫顿生喜爱之情。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母鸡》。(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①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②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小黑板出示词语)齐读,抽读

查看全文

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母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明白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与《猫》一文的写作手法的不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调皮可爱,这节课我们去看看他笔下的母鸡又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用横线画出文中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2.理清文脉,尝试分段。

  【设计思路: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1)交流画出的两个句子:①我一向讨厌母鸡。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相机板书:讨厌,不敢讨厌。

  (2)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讨厌母鸡,哪几个自然段写不敢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将课文分成两段。

  (3)交流评议。

  3.自主学习,教学生字。

  (1)交流:本课中有哪些生字词难读或难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主教学:由提出生字词的学生做“小老师”或带大家读,或带大家写。

  (3)教师检查。

  ①课件出示: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小疙瘩 下毒手 狠狠 欺侮

  挺着 警戒 啼叫 慈爱 辛苦 英雄

  ②抽读——齐读。

  ③比一比:上下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上一行:贬义,出现在第一段;下一行:褒义,出现在第二段)

查看全文

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母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 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 写喜欢的自然段是

  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a, 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三,升华主题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 (敬佩地读)

查看全文

《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母鸡》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内容】

  《母鸡》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需一课时)。

  【教材分析】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 ,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学情分析】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可以先让学生自渎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 ,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喜爱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2、难点:

  读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情感经历,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