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3,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2,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3′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高窟》.
2,(出示课件2词语)还会读吗 注意读准红色字.(开火车读,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板书:明珠)作者主要是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三方面来展现这颗明珠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一起走进课文,来领略这颗明珠迷人的魅力!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26′
(一)品味"彩塑"8′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彩塑 (第2自然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第2段.呈现在你眼前最清晰的彩塑是----
交流:
(1)指名个说.
菩萨是( ) 天王是( ) 力士是( ) 引导对感情朗读
卧佛是( )(出示课件4文字)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写得更加详细具体 引导感情朗读
(2)这些彩塑真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个个都会赞叹.
你会怎样赞叹呢 (指学生说)
《莫高窟》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2、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2、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多媒体出示一幅莫高窟图片。同学们,这幅图上是什么地方啊?对,是莫高窟。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好吗?(板书:莫高窟)“窟”是什么意思?(洞穴)为什么叫莫高窟?
(老师可以做简单介绍。一种说法是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周围是大沙漠,其地形比敦煌绿洲高近百米,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漠高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外一种说法是没有比它高的洞窟,也就是最高的洞窟。)
这些知识老师也是通过搜集资料后才知道的啊!
2、同学们课前有没有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啊?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没有也没关系,我们有课文啊,课文就是我们的资料啊!(生简单介绍)
莫高窟 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莫高窟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敦煌灿烂的文化。那精美的石窟艺术,那遍地的文物遗迹,那浩瀚的典籍文献,那神秘的高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莫高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北的大漠上。
今天,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去触摸莫高窟,去欣赏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彩塑”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段内容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2)哪些词语写出了彩塑的特点?围绕这个特点描写了哪些彩塑?
(3)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彩塑。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
(1)总结学习“彩塑”的方法:①朗读课文,画出该段中的中心句,说说壁画的特点。②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壁画,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壁画。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3、略读“藏经洞”一段。
《18、莫高窟》教学设计(通用14篇)
《18、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
一、 导入
1.读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读句子
3.引入课文: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一颗明珠,是一座艺术宝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
二、 (出示)齐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地理位置
2.环境
3.概貌。“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从这句话中感受洞窟多,感受劳动人民创造莫高窟的艰辛。
三、(2~4)彩塑、壁画、藏经洞
1.过渡: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更要去领略洞窟内的神奇了。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第二部分。
2.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
3.其中你最喜欢什么,请你把相关内容再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它会如此吸引你。
(一)彩塑
(1)指名喜欢彩塑的同学,用朗读的方式带领大家前往参观。(出示,指名读)
(2)在这里看到了什么?(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3)指导理解并读好短语: ①怎么样的菩萨?
②“慈眉善目”的菩萨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
③找准感觉,读好“慈眉善目的菩萨”(看图)
用相同方法学习天王、力士
(4)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谁能读好这句话?
(5)还看到了一尊卧佛(看图),谁来介绍一下。(指名读句)
(6)我们看到了 、 、 、 ,你觉得这些彩塑怎么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精妙绝伦)
《莫高窟》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
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
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莫高窟》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2、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2、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多媒体出示一幅莫高窟图片。同学们,这幅图上是什么地方啊?对,是莫高窟。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好吗?(板书:莫高窟)“窟”是什么意思?(洞穴)为什么叫莫高窟?
(老师可以做简单介绍。一种说法是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周围是大沙漠,其地形比敦煌绿洲高近百米,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漠高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外一种说法是没有比它高的洞窟,也就是最高的洞窟。)
这些知识老师也是通过搜集资料后才知道的啊!
2、同学们课前有没有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啊?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没有也没关系,我们有课文啊,课文就是我们的资料啊!(生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