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 》教学实录(精选2篇)
《棉花姑娘 》教学实录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蚜、盼、治、啄、斑”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读出棉花姑娘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我们马上来猜谜语,知道答案的同学先不要说出来,举手示意就可以,留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时间。
师:(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大家越爱它。”
生:是蒲公英。
师:想一想,冬天会有蒲公英吗?
生:是雪花。
师:我们来看谜语的第三句——“像雪不是雪”,所以它不是雪花。
生:是玫瑰花。
师:越冷我们大家越爱白色的玫瑰花吗?有点与众不同。老师再给三秒钟,看谁能猜出来。
生:是棉花糖。
师:看来你冬天很喜欢吃棉花糖。这个答案有点接近了,不过它不是一种食品。再想一想,我们怕冷的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很多就是它做,它是什么呢?
生:是棉花。
2.简介棉花,引入课题。
师:(出示棉花图片)第一张是棉花成熟时的样子,第二张是棉花的花盛开时的样子,第三张是棉花的花快要结果时候的样子。好看吗?
生:好看!
师:棉花是一种农作物,可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板书课题“棉花姑娘”)。老师没标拼音,谁能叫出她的名字?
生:(两位同学读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第30课《棉花姑娘》。
棉花姑娘教案(通用16篇)
棉花姑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帮、雪”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指导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棉花)
2、你们看,(演示棉花图片)棉花白白嫩嫩的,多像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棉花姑娘”(板书课题),齐读。
3、再看这张图片,棉花姑娘怎么了?(引导观察表情)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同桌互认生字
(2)学生教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3、识记(引导用形声字的特点)
4、给这些生字找词语朋友(扩词练习)
5、你会读吗?老师抽读
6、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7、学生交流后自然过渡。
三、细读学文,理解感悟
导入:分段指读,思考:棉花姑娘到底怎么了?
(一)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
(1)提问: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读,相机出示蚜虫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读好这句话。
2、指导朗读“他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1)提问: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最能表达棉花姑娘的心情,找出来大声读一读。
评《棉花姑娘》一课(精选17篇)
评《棉花姑娘》一课 篇1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生动,有情趣,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并且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启发和渗透作用.
根据本文的特点,查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上,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请求的语气.这一点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知识点是简单的,但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是有难度的,所以老师的课堂设计是相当重要的.
查老师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给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较好的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以人为本",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如:第一自然段中对"盼望"一词的处理,查老师先让学生对着课件边读边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通过角色的互换来体验朗读时的语气,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体验棉花姑娘生病时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
《棉花姑娘》说课稿与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棉花姑娘》说课稿与教学反思 篇1
,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另外,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角色鲜明,对话较多,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根据教材的这些特点,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雪、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由此可以看到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如采取独立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开火车、自由分角色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棉花姑娘》教学实录(精选17篇)
《棉花姑娘》教学实录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蚜、盼、治、啄、斑”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读出棉花姑娘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我们马上来猜谜语,知道答案的同学先不要说出来,举手示意就可以,留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时间。
师:(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大家越爱它。”
生:是蒲公英。
师:想一想,冬天会有蒲公英吗?
生:是雪花。
师:我们来看谜语的第三句——“像雪不是雪”,所以它不是雪花。
生:是玫瑰花。
师:越冷我们大家越爱白色的玫瑰花吗?有点与众不同。老师再给三秒钟,看谁能猜出来。
生:是棉花糖。
师:看来你冬天很喜欢吃棉花糖。这个答案有点接近了,不过它不是一种食品。再想一想,我们怕冷的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很多就是它做,它是什么呢?
生:是棉花。
2.简介棉花,引入课题。
师:(出示棉花图片)第一张是棉花成熟时的样子,第二张是棉花的花盛开时的样子,第三张是棉花的花快要结果时候的样子。好看吗?
生:好看!
师:棉花是一种农作物,可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板书课题“棉花姑娘”)。老师没标拼音,谁能叫出她的名字?
生:(两位同学读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第30课《棉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