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1

  题:17、梦想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2.认识6个生字。二、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三、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四、教学活动第 一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与 活 动 个性调整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调整: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说说梦想的意义。             调整:      出示非洲儿童的饮水近况的图片,理解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调整:     为学生提供“瑞恩的井”的相关资料,了解这个小小的梦想的重大意义。  

查看全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凭借初读,学生能够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梦想的力量是什么,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3、在列举选材时,通过选材比较,明白只有关注全面性才有说服力。

  4.能够感悟瑞恩的这种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学习难点:体会题目的含义,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

  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

  在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疾病肆虐。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之外的一个水塘,而这仅有的一个水塘,水里也长满了寄生虫。村庄里,到处可以看到腆着大肚子的儿童,那是因为他们的肠道里充斥着寄生虫。四分之一的孩子患有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五分之一的孩子在5岁前就离开了人世。

  2、读着这些文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并自然的导入新课)

  3、 揭题:梦想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梦想的力量》,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梦想的力量》

  齐读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浏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阅读提示,谁能从中很快的找出我们学习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们学习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把它们再认真地默读一遍!

查看全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

  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

  师: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水无人不需,无时不需。对于我们来说,打开水龙头,就有许多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那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啊。然而,在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疾病肆虐。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之外的一个水塘,而这仅有的一个水塘,水里也长满了寄生虫。人们排起长龙般的队伍,就是为了喝上这一丁点不洁净的水。村庄里,到处可以看到腆着大肚子的儿童,四分之一的孩子患有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 五分之一的孩子在5岁前就离开了人世。

  2、师:看到这些,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t:听了三位孩子的倾诉,老师真的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你们都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在加拿大有个六岁的小男孩叫——瑞恩

  3、当他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便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梦想的种子。这便是我们今天一块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读题目——梦想的力量

  4、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咱们在学习略读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凭借快速的浏览来寻找到有效的信息,这就是有本事的表现。接下来,请你快速浏览全文,看看瑞恩的梦想到底是什么,看谁能在短时间内划出两句直接表白瑞恩梦想的句子。

查看全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想象拓展等文本感悟的过程中相机理解“迫不及待”“一声不吭”“坚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乃至于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巨大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一、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3、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好。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梦想之因

  1、谁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交流朗读。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查看全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及分析(精选15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及分析 篇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梦想”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 出示课题: 《 梦想的力量 》,读题说说你有什么梦想?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3.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4.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1)谁的梦想?(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二、“梦想”是什么,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领悟作者的情感。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三、“梦想”怎样实现的,在疑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2.学生自由讨论:(1)课堂交流。(2)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四、“梦想”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五、拓展,深化主题,提升学生的情感。学生交流谈体会: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2.资料展示。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学情分析“梦想”可是 孩子们 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从题目来看文体很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孩子们心灵有许多美好的梦想。触及学生的灵魂。 对学生来说这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可以从解题入手。交流看到课题想到的:梦想是什么?梦想实现了没有?“梦想的力量”怎么理解? 这样学生可以接受。

查看全文

《梦想的力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梦想的力量》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