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阅读梦教案(通用2篇)
蒙氏阅读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美丽的大海是天然的游乐场。假日里,幼儿常常去海边捉螃蟹、挖蛤蜊、捡海星…诗歌《赶海)》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既描述了螃蟹、蛤蜊等海洋生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又抒发了赶海时的喜悦心情,巧妙地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学习朗通诗歌的过程体中体验赶海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蟹子、蛤蜊、海星、海蜇的主要特征和习性。
2、学会朗诵诗歌,能运用动作、表情、语气等表达赶海时的高兴心情。
3、感受诗歌的有趣,体验赶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赶海的经验。
2、收集幼儿在海边玩要的照片,背景音乐,“幼儿学习材料”——《我爱家乡》,
活动建议:
1、出示幼儿赶海的照片,引导幼儿回忆、交流赶海的趣事和快乐心情。提问:赶海的时候你挖到或者捡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我们在海边捉小鱼、捡贝壳、挖蛤蜊、踏浪、戏水,这些事情非常有趣。
2、借助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情趣,指导幼儿学习朗通诗歌。
(1)教师示范朗通,请幼儿欣赏、交流。
提问:赶海的小朋友带着什么?沙滩是什么样子的?蟹子怎样走?蛤蜊藏在哪里?海星、海蜇长什么样子?赶海时小朋友还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小结:赶海的小朋友拿着小铁桶,走在平平的沙滩上,小螃蟹横着爬,蛤蜊藏在沙子下面,海星有5个角,海蜇是白色的…海的小朋友真开心!快来看呀,又捉到一条小花鱼。
蒙氏阅读《交朋友》
教学目标:1. 学习诗歌,感受交朋友的快乐。2. 理解诗歌内容,能用动作表达诗歌内容。3. 初步接触重点字词:招招手、点点头、眨眨眼、慢慢走。教学准备:1. 知识经验准备。有观察过白云的经历,会玩音乐游戏《碰一碰》。2. 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教学过程:一、预备活动1.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边走边唱歌曲《碰一碰》。2. 幼儿有序取书。二、感知理解活动1. 观察与讨论。教师出示收集来的图片,幼儿观察、猜测,根据提问自主讨论。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会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做?2.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猜想。你发现了什么?白云和娃娃是怎样交朋友的?3. 教师播放音带,幼儿听录音欣赏诗歌。4. 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分组指导。鼓励幼儿自由看图说话,阅读完毕,幼儿有序收书。5. 师幼共同讲述。教师一边朗读诗歌一边出示相应的大字卡:招招手、点点头、眨眨眼、慢慢走。三、游戏活动游戏:我做你找。教师分别作“招招手”、“点点头”、“眨眨眼”、“慢慢走”的动作,请幼儿找出相应的小字卡。游戏反复进行,也可以要教师出事大字卡,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四、体验活动1. 教师朗读诗歌,幼儿一边看挂图一边小声跟读。2. 教师播放录音,幼儿看书划指跟读。五、结束活动针对活动情况教师简单小结,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蒙氏阅读《丁冬丁冬》
教学目标:1.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知道一页一页的翻书。2. 模仿故事句式尝试创编。3. 尝试仔细的观察画面中的人物,想象了解故事的内容。教学准备: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到别人家找人首先要按门铃。2. 物质准备挂图、音带、故事读本人手一册。教学过程:一. 预备活动1.师生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十个小朋友)2.幼儿有序取书。二、感知活动1.教师请幼儿翻到诗歌读本《丁冬丁冬》,请幼儿自己阅读。猜测故事内容。2.教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是谁在按门铃?找谁呀?他们干什么去了?3.教师播放音带,幼儿听录音欣赏故事。欣赏完后,幼儿有序取书。三、理解体验活动。1.教师出示挂图,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丁冬!丁冬!门铃响了,找谁呀?”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每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中奇奇与皮皮的表情,并说出自己的感受。2、交流小结。每人都希望自己有朋友,皮皮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门铃响起时,大家都很期待,希望是找自己的。最后看到皮皮的伙伴来敲门时,小朋友是不是也很高兴啊!3、分享。幼儿自由讲述,说一说自己类似的经历与心情。4、表演。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表演故事,可以变换不同的身份进行。四、创造活动请小朋友模仿门铃是怎样响的。教师与幼儿一起说出“丁冬丁冬”的声音。五、结束活动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整理桌椅。
蒙氏中班教案(精选11篇)
蒙氏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
2、能从多个物体中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乐意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ppt、数字卡片、动物头饰、水果图片、数字卡片、数点卡片
2、学具准备:数点物学具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生相互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跟着音乐"数字儿歌(1-10)"边唱边做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景:今天是喜羊羊的生日,他把所有的好朋友都请到他的家里了,请小朋友们帮他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朋友(出示ppt)。
(1、)学习按物取数喜羊羊的好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首先看看美羊羊带来了什么?(ppt:一架玩具飞机、数字1)。沸羊羊也带来了礼物,是什么呢?(两辆小汽车、数字2)。懒羊羊也拿出了礼物(3个变形金刚、数字3),一直到数字10
(2、)学习按数取物喜羊羊收到好朋友们这么多的礼物它很开心,就从房间拿出了许多的水果,想要请好朋友们吃,可是喜羊羊有点小烦恼,那么多的朋友,我应该怎么分呢?有没有谁可以帮帮我呢?(师准备好所有喜羊羊好朋友的卡片放在黑板上并且在他们的'下面放上数字卡,请小朋友按照数字卡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水果放在数字下面)
3、操作学具:
喜羊羊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我分水果,你们真棒!我现在还想要考考小朋友,想看看这么多谁更聪明,我这里有数、点、物学具,先看看我是怎么完成的,等会儿请小朋友自己完成自己的好吗?加油哦!看谁最快!"
蒙氏活动教案(精选9篇)
蒙氏活动教案 篇1
工作准备:
由边一公分至十公分的十块粉红色木块所组成。
直接目的:
1、凭视觉辨别大小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间接目的:
1、发展幼儿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2、算术教育的准备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操作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换新曲子走线。
(3)走线结束后,把小朋友们取小椅子坐下。
2、教师展示序列、垂直造塔。
(1)介绍工作、请教具。教师请幼儿看粉红塔,把最小的一块带过来放在工作毯上。教师先用二指拿最小的一块示范给幼儿看。较大的木块,就利用双手拿木块的两侧。请幼儿一块一块地拿.(不按顺序,混乱放置)教师找出最大的一块,依次类推。注意每次拿时都比较。平铺在工作毯上,让幼儿感知大小的变化。
(2)三段式教学。
拿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比较:“这是大的,这是小的。”出示大和小的字卡。
提问幼儿“这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大的”。“这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小的'”,从中间取出一块,三块比较。“它比它大,它比它小”
提问“它和它比较,它是什么样的?”(大的。)“它和它比较,它是什么样的?”(小的)
(3)拿最大的一块当底,开始由大到小左端对齐、垂直造塔。完成之后用最小的一块感知每层塔的差距。(每层相差的都是最小的一块)感知上下的体积变化。
(4)请幼儿把教具送回。(教具归位时,注意最小的一块)
如何在蒙氏工作中培养孩子的耐心
案例背景:
琳琳今天选择的是“金属嵌板”的工作,在我和她一起复习了金属嵌板的名称之后,她便开始了拓印金属嵌板的工作。只见琳琳将金属嵌板依次从嵌板中取出,比较认真的放在了纸上。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琳琳东张西望的去取水彩笔了,她的目光从身边的一个小朋友身边扫过,虽然只有短短的路程,平时顶多20秒钟,她却用了1分钟。放下水彩笔坐下来,琳琳准备拓印画了,可明明是要用彩色笔来描画,她却站起来说“我的铅笔不见了”。于是,她走到了第一组、第二组,把小朋友的工作全都看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到她所谓的铅笔。这下,她才开始做工作。在她工作的40分钟里,她共碰掉了旁边阳阳的彩色圆柱体3次,注意力一直在分散,显出了相当不集中的工作态度。 案例分析: 琳琳最近选工作总是显得没有耐心,不能坚持把自己的一份工作做好。今天她的表现,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天前她选择的一份按规律排序的工作,当时也是琳琳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但选到后,她并没有因为这是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而认真去做,她同样是在东张西望,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不是坚持按规律排序,而是随心所欲的将物卡摆到卡纸上,对我的指导也听不进去,还影响别人的专心工作。这两次相隔不远的类似情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最近琳琳在选择了自己的工作之后,总要起来浏览一下其她小朋友的工作。我分析,也许她在看别的小朋友的工作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如果有,她便会确定下次它所选择的工作内容。但当她真正选到自己预定的工作时,如果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有挑战性,她便会比较安静的做下来,比如:日常剪的工作、数学塞根板的工作等,一旦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没有挑战性的时候,她便会出现以上那个所描述的行为与表现:不安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去影响别人的工作。 对应策略: 琳琳的表现引发了我的思考,因为她有些“不同寻常”的行为。于是我翻开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在书中找到了一些启示“如果儿童没能在有助于她发展的活动中找到刺激,那她就完全会只是简单的被物品的外形所吸引,渴望拥有它们。拿到某种东西是容易的,它并不需要知识和爱。儿童的心理能量由此被转移了。”这是蒙台梭利对“占有欲”一节的论述,我觉得,琳琳目前就出现了这种状况。看到别人的工作,她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想占有的欲望,到了选择工作的时候,这种欲望得到了满足,所以她会无所谓,因为并不是每次工作都充满了挑战。针对琳琳近期的表现,我觉得调整琳琳的心态是改变她的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老师的正确引导则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我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不管琳琳每次工作的状态如何,我都要肯定她的工作,肯定她选的工作和她在工作中的某一个优点,从而让琳琳知道每次她选择的工作,老师都会注意,她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份工作对她来说非常合适; 2.增加在琳琳身边的指导次数,对她的工作多关注,让她知道老师很关心她的工作并会帮助她来做更有趣的工作; 3.适当的时候,可以建议琳琳选择一些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工作,帮助她不盲目的因单纯羡慕别人做的工作而选择与别人相同的工作; 4.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在幼儿中建立琳琳的自信。这个年龄的幼儿,羡慕并想“占有”的行为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只要发现问题之后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在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尊重幼儿的选择的前提下,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与工作方法还是有必要的。在实施措施的过程中,我会坚持正面引导,相信琳琳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