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苹果》(精选15篇)
大班美术《苹果》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
2、尝试运用团圆、搓等技能,表现苹果的主要特征。
3、初步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在泥工板上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1个,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说谜面: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2)幼儿自由猜谜语,教师待幼儿充分发言后说出谜底。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塑造苹果的方法。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2)幼儿边讨论边尝试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先自己试试用橡皮泥做苹果,等会儿来教大家。(幼儿自由探索)
(3)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橡皮泥怎样才能变成圆的?怎么才能在上面变出小坑呢?苹果上还有什么?怎么做?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炼词汇“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等。
3、集体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个苹果?为什么?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对泥橡皮泥制作很感兴趣,而且制作苹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幼儿能做出来的。但是,活动结束后我也总结了一些不足:
1、活动前我也做了准备,有实物苹果,还有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但是实物苹果色泽不是很好看,如果我能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鲜艳、特征明显的苹果,那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在制作时,幼儿打不开包装袋,纷纷请老师帮忙,导致出现了一点混乱,而且,由于橡皮泥颜色众多,幼儿选的颜色也五花八门。如果我事先准备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发给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这三种颜色,同时也避免了颜色太多的困惑,也能让孩子自由选择做什么颜色的苹果,能力强的甚至可以多做几个。
大班美术《苹果》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
2、尝试运用团圆、搓等技能,表现苹果的主要特征。
3、初步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在泥工板上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1个,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说谜面: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2)幼儿自由猜谜语,教师待幼儿充分发言后说出谜底。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塑造苹果的方法。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2)幼儿边讨论边尝试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先自己试试用橡皮泥做苹果,等会儿来教大家。(幼儿自由探索)
(3)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橡皮泥怎样才能变成圆的?怎么才能在上面变出小坑呢?苹果上还有什么?怎么做?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炼词汇“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等。
3、集体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个苹果?为什么?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对泥橡皮泥制作很感兴趣,而且制作苹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幼儿能做出来的。但是,活动结束后我也总结了一些不足:
1、活动前我也做了准备,有实物苹果,还有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但是实物苹果色泽不是很好看,如果我能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鲜艳、特征明显的苹果,那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在制作时,幼儿打不开包装袋,纷纷请老师帮忙,导致出现了一点混乱,而且,由于橡皮泥颜色众多,幼儿选的颜色也五花八门。如果我事先准备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发给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这三种颜色,同时也避免了颜色太多的困惑,也能让孩子自由选择做什么颜色的苹果,能力强的甚至可以多做几个。
中班美术:苹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苹果的形状及颜色。 2.能运用线条画出苹果的外形特征。 3.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颜料、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些水果? 2.引出谜语:现在老师说个谜语大家猜猜,好吗? 二、观察范作苹果 1.看图片,让幼儿初步观察苹果,说一说苹果的外形,让幼儿对苹果有了感性认识。 引导幼儿观察苹果外形:我们现在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的? 三、范画苹果 1.提示并示范:今天,我要画的苹果要用到这样一些线条。 2.范画苹果,边画边讲解。 四、幼儿操作尝试 提示:苹果的方向可以有不同,你可以自己摆放。 绘画中还要注意卫生,不要弄到自已的衣服上。 五、展示不同的范画。 师:展示出幼儿设计不同样子的苹果。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通用16篇)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有表情的面具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面具文化、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眼光,从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面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从祖国和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有表情的面具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苏教版美术教案
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分析面具的设计方法、造型特点、色彩内涵和制作技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表情特征和性格特点上常用的夸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3、了解和掌握纸和废旧材料制作面具的方法。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可以单独完成作品,也可以与同学进行合作,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审美眼光,培养互助精神。苏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古代和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设计出具有新意、有艺术效果的、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图片,范作苏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绝技变脸图片导入
二、新授
1、构思脸型并剪好外形;
2、量出眼孔的位置,并剪出来;
3、选择适合的材料表现表情;
4、如何使各部位立体;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合集(通用13篇)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合集 篇1
一、引入
纸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如(让学生回答):书、本、报纸、挂历等。
提问:造纸对环境有影响吗?有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了解造纸业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人是如何造纸的:
二、纸的制作过程及其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1、纸的发明:西汉蔡伦
步骤:(1)。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物: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2)。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
(3)。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2、现代造纸
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如木材
制浆:在原料中加入一些化学药品等进行蒸煮;或者将原料直接用机械打碎、研磨;然后洗涤,去除不必要成分,保留纤维,制成浆料;再加入药剂进行漂白。造纸:把浆料用网格捞起,脱水压榨干燥,最后整理城纸。
3、造纸对环境的影响
造纸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首先,树木被大量砍伐
另外,造纸工业排放的一些固体废物如腐烂浆料、浆渣、树皮、碎木片、草根、煤灰渣等,占用场地,发酵变质,放出臭气,下雨时还会流出毒臭水,污染地面和地下水源。生产过程中锅炉燃煤产生的废气和烟尘及机械的噪声也影响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健康。
造纸工业是世界上六大污染工业之一。
三、我们该怎么做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能做什么呢?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集合(精选14篇)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集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基本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电脑绘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
重点:充分认识和理解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如何巧妙地运用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特点为已有的平面创作增添光彩
难点:对空间立体概念的认识,对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合理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使用特别的教室来上美术课,高兴么?让我们在愉悦中学习吧。
二、新授
讲述课前的预习构思
1、结合过去所学内容,介绍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的特点以及基本的表现方法
2、讲解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介绍3DMAX的基本界面。
(1)认识工作区。
(2)认识工作栏中的选择、移动、旋转、缩放、渲染等工具。
(3)命令面板。
(4)结合工具栏中的工具,将创作的文本或模型在不同试图中转换位置或变换角度。
(5)将调整好的图形在透视图力渲染成JPEG格式的图片。
三、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所学方法,完善自己的画面,展示作品。
四、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集合 篇2授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一课 色彩的明度渐变
主备人:朱杰
学习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 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