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美丽风光)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揭示课题: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融化 献出 人参 酸甜可口”等。

  (2) (指导记忆难写的字:浸献 赏 映 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下列词语:

查看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俯下”“欣赏”“抽出”“封”“密密层层”“飞舞”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3、有感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具准备:录像、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小兴安岭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欣赏一番,好吗?(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来回答,也就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片段欣赏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即“春季”这段)。

  (1)指名读这段话,其它学生边听边用“△”划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2)你认为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哪些句子写得很美?找出来读一读。假如学生找出以下的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先让学生说说“抽出”的意思,然后换词,再体会用“抽出”一词的好处,最后熟读这句话。)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箭队在前进。

  (让学生说出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再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查看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美丽风光)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揭示课题: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融化 献出 人参 酸甜可口”等。

  (2) (指导记忆难写的字:浸献 赏 映 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下列词语:

查看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老师带读,师纠正读音,会认“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9个生字新词;通过教师引导,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优美的语句。

  2 通过先观察字形,再范写书空,正确书写“欣赏”

  3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我们曾随课文去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和险峻;我们曾浏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于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看见过高山上的瀑布,感受过它的雄伟和壮丽,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看看,那儿有一片森林,它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书课题: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注意提醒“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

  二、进入课文,初读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张图片,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许多树。

  生:我看见了一片森林。

  师:刚才我们看见的只是小兴安岭的一小部分,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兴安岭的全景。

  (小黑板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那里的数很多。

  生:小兴安岭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师:小兴安岭的树木很多,你还从哪里感受到?

  生:数不清。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小兴安岭除了树的数量多,还有树的什么多呢?

查看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俯下”“欣赏”“抽出”“封”“密密层层”“飞舞”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手段       图片  多媒体     

  课前预习内容

  1、  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图片介绍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梅梅老师的阅读课,我们的口号是:

  生接: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气势磅礴的崇山峻岭,有有曲折的黄河长江,还有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风光,现在,我要带同学们去祖国的最北端,领略小兴安岭美丽诱人的风光,今天我们学习14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

查看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启发想象、描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又松又软”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诱发美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看看小兴安岭究竟美在哪里。

  ( 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 师: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你们能读好它吗?老师相信你们会读好。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好。 ( 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读正确,读流畅。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 )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