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妈妈音乐教案(精选8篇)
袋鼠妈妈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跳音。
2、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体验。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教幼儿学会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
2、难点:教幼儿准确唱附点音符和跳音。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准备:
配套CD、钢琴、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2、谈话引题。
二、基本部分
1、发声练习
1234|5—|5432|1—|
1234|5432|13|1—||
2、节奏练习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引导幼儿认真听。
4、教师提问:
歌曲里唱了谁?她去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袋鼠妈妈一样?
5、朗诵歌词一遍,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6、教唱歌曲
教师先分句教幼儿唱歌,后分段教唱。
7、师幼集体唱歌,激发幼儿兴趣。
8、幼儿集体唱歌,教师弹琴。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总结课情。
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中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非洲歌舞音乐,(通用12篇)
非洲歌舞音乐,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 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 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 具 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
学生答:某某某
教 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
教 师: 讲评
教 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 新授 板书 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钢琴音乐的奇葩,(通用2篇)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1
教学要求: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 简介作者:肖邦
a、 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 老师补充。
2、 分部欣赏乐曲。
a、 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xx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着名的《c小调练习曲》。
c、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精选2篇)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篇1
课题: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具:电脑、背投彩电、音响、钢琴等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并体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二、复习“五声音阶”、“五声调式”知识。
三、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蒙古人》,提问导入、并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a、蒙古民歌
1、听《赞歌》,要求学生注意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结构、情绪等的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介绍蒙古民歌的体裁分类
(1)、长调民歌(举例《牧歌》)“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牧歌、赞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长调范畴。“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狩猎歌、短歌、叙事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短调”范畴。“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
(2)、短调民歌(举例《嘎达梅林》)
4、分析促使蒙古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1)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蒙古族先民长居额尔古纳河流域,8世纪迁徙至蒙古高原。由狩猎生产方式随迁徙改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
(2)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b、藏族民歌
1、 听《酒歌》,简介藏族民歌的体裁,引导学生分析该曲的乐音的构成并介绍、复习民族五声音阶,介绍其构成的音响色彩(即兴举例)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几类,风俗歌中又有酒歌、婚礼歌、箭歌、告别歌等几种,酒歌和箭歌的曲调简洁而婉转,热情明快具有较明显的藏族音乐风格。
音乐教案-两只小(精选3篇)
音乐教案-两只小 篇1
教学内容:《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知道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好帮手。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亲切、自然。(初步)
3、能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培养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
2、能准确的按打击乐谱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合作、协调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音乐律动
二、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请你 学 我| 说说 话 0||
1、师:今天 的 人 | 可真 多 0 ||
生:边拍手别模仿
……………………
2、师:你能编一些话让我们学一学吗?
生:我的 衣 服 | 很干 净 0 || (其余孩子模仿)
………………
3、我请你们看一些图片,你能把图中的内容编一编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两只小象》的三张图片,分别是两只小象河边走的、扬起鼻子勾一勾的、握握手的)
学生编创
三、新授《两只小象》
师:我啊,还会把这三张图片编成一首歌,你们听——师范唱
1、初听歌曲
a、你听到了什么?
b、给歌曲取个名字
2、熟悉歌曲
a、按节奏读词
b、根据歌曲内容编动作,随歌曲录音表演
3、学唱歌曲
a、张口默唱填词
b、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表现歌曲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精选2篇)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 篇1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 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 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 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