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睡了教案

时间:2025-04-05

《妈妈睡了》教案(精选16篇)

《妈妈睡了》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

  人们常说,母爱像大海那样深沉,像山峰那样高耸;母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母亲给予我们的爱从来都是不计回报的。而如今,我们的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他们挥霍着母爱,而没有感恩的心。部编办教材更是树立了大语文观的思想,我们的教材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本文是以孩子的生活为视角,以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影响学生。让孩子通过优美同情的语言文字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深沉和伟大,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内容:

  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积累“的”字短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向,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查看全文

《妈妈睡了》教案(通用16篇)

《妈妈睡了》教案 篇1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睡了》。

  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赋予汉字情感,渗透汉字文化,总结识字规律,教会识字方法。

  课前活动

  1、引导学生读会标。

  师:同学们都二年级了,认识的字多吗?小朋友看看会场四周有这么多字,有你认识的吗?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设计意图] 体现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

  2、师:在平时学习的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解决的?一会儿上课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识字好吗?

  [设计意图]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习惯和方法。在这里,老师调用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用于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一、情景导入:

  在音乐声中,教师诵读课文《妈妈睡了》。

  (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行走在学生中,不时抚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妈妈睡了》。)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体现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为学生营造一种安静、美丽、纯洁、亲切的氛围。文本本身与教师的声音、动作及传递出的情感本身亦是一种浸润。在这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要求学生:“争取让每个字都进到你的小耳朵里”。

  师:听老师读完,你想说什么,想问什么啦?

  [设计意图] 这既是一个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过程,又是一个鼓励学生质疑的过程。教师在这里对学生的问题,暂且不做回答,鼓励学生课文应用心,就会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会作出相应处理。

查看全文

二上《妈妈睡了》教案设计(精选15篇)

二上《妈妈睡了》教案设计 篇1

  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奖励评价志等。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播放学生的照片集

  2. 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 拿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互相交流、分享。

  4. 过渡

  师:谁关注过爸爸妈妈?(学生回答)

  师: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睡着了的时候,仔细地看着妈妈,你们想不想听听他讲讲?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妈妈睡了

  2. 指导读题目,读出情感。

  (二)配乐范读

  (三)交流感受

  让学生谈谈听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四)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 同桌互读。

  3. 指名接段读文。

查看全文

二年级《妈妈睡了》教案(精选15篇)

二年级《妈妈睡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奖励评价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学生的照片集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拿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互相交流、分享。

  4、过渡

  师:谁关注过爸爸妈妈?(学生回答)

  师: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睡着了的时候,仔细地看着妈妈,你们想不想听听他讲讲?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妈妈睡了

  2、指导读题目,读出情感。

  (二)配乐范读

  (三)交流感受

  让学生谈谈听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四)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查看全文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精选17篇)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1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散文。这篇文章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妈妈的样子,可以感受到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文章语言流畅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透过对睡梦中妈妈样子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妙,积累语言,训练说话。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为满意的地方有: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读书,同时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学生反馈时,通过句子来检测,一箭双雕,既检查了字词的掌握情况又了解了读课文的情况;通过孩子们的读,总结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抓住“‘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本课中的中心问题,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2、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就重要了。因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地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短语的积累和句式的对比感悟词汇的精妙。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学生受益匪浅。感受“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将阅读和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仿说,构建说话和交际的平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言之有物。最后感受“睡梦中的妈妈好累”,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妈妈好累,学生有感而发在读中表达对妈妈的爱。

查看全文

语文妈妈睡了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语文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1

  《妈妈睡了》是张秋生写作的短文,这是一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来叙述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文章脉络清晰,先写妈妈睡熟了,再写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主句明显,便于孩子提取信息。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文中有很多“的”字短语:“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文中出现了一个省略号,省略了妈妈微笑的其他时刻的样子。文章语言流畅自然,给人亲切美好的感觉。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识字写字为主要学习任务,认识了6个生字,写了三个生字。以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为重点。通过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进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想作以下反思:

  1、在导入时,由老师配乐朗读的诗歌,加上课件上打出的母与子的卡通图片导入课题《妈妈睡了》,我让学生读好课题中的两个轻声,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课文动画。”在优美动听的动画朗读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倾听。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