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马》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马》教学设计 篇1

  《马》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课文《马》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查看全文

《马》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马》教学设计 篇1

  《马》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课文《马》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查看全文

《马》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马》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妙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

  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2、教师:

  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知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二、朗诵

  1、自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可选最喜欢的一段,可接力读)找感觉。教师和班级的“朗读大师”(学生)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2、赛读:

  将全班分成甲乙两大组,各组选主持人一名,将课文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1和3为一部分,2和4为一部分(甲乙分组读),第5自然段单列为一部分(甲乙合读)。

  甲乙两组由抽签或掷硬币方式公平选择前两部分内容,由各自主持人召集,确定本组读的形式。(评分标准:全体参与程度,读的技巧,声音大小,整齐性、准确性,有无情感)甲乙按自然段的顺序读自己的部分,甲读乙观察,乙读甲观察,甲乙挑出对方声音小的,不流畅的,热情不够的各一名,朗读课文,多给他们参与、锻炼的机会,评出进步者。甲乙各选出己方读的最好的三位(声大、准确、入情)代表本组比赛,选出最优秀者。

查看全文

《马》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马》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1、重点:(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2、难点: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解决生字词(读一读   写一写)

  觑    鬣    剽悍    疆场    驯良    勇毅    窥伺     迎合      疮痍       枉然      阔绰       观瞻  

  妍丽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有过之无不及

  2、朗读全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为博物志《自然史》。

  2、导语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腾的成群的野马,它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研讨布封的《马》,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三、整体感知

查看全文

《马》教学设计(精选19篇)

《马》教学设计 篇1

  《马》的教学设计

  衢州市实验学校  陈沈芬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五种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工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里,惯用人性化的笔触去描摹动物,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具有人格化的这一写作手法,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设计理念

  对于小品文,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所以,设计初读,学生就知道作者介绍的马的类型,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在品味散文化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各种马的性格,然后从中体会作者对各种马的思想感情。

  应该说,做到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本文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马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环节,就是让学生针对“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做什么马”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主要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教师播放马的图片)

查看全文

《马》教学设计(精选20篇)

《马》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

  1、马图书法:

  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