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导游词

时间:2025-04-04

关于鲁迅故居导游词(精选28篇)

关于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1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

  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

  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

  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以小导游的身份,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故里,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跟着我一起走进绍兴吧——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可以看出鲁迅家原来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查看全文

鲁迅故居导游词(精选32篇)

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1

  旅客们: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欢迎来到鲁迅故居,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鲁迅先生故居的一些事迹。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霜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

  鲁迅故居坐北朝南,走进黑铁皮大门,是一个小花园。走上台阶,就是会客室。中间摆着西式餐桌。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和瞿霜去江西瑞金时赠给鲁迅的工作台。过玻璃屏风门,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广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圆坐椅。西墙角是一只双层碗橱和四只圆凳,东墙放着衣帽架。这些简朴用具,反映了当时鲁迅全家的生活状况。他仅靠微薄稿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但对接济他人,支持革命群众团体,是非常慷慨的。在鲁迅的日记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记载。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书桌和陈旧的藤椅,鲁迅当年身伏书桌,写出了许多叫敌人胆颤心惊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许多杂文就在这里诞生。靠东墙是一张黑铁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头,均按原样布置。1936年,鲁迅重病缠身,仍坚持写作。宋庆龄知道后,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鲁迅就在这张铁床上不幸逝世。梳妆台上挂着一个旧时的日历牌,日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闹钟,指针对着5点25分,这些珍贵的物件,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

查看全文

300字最新鲁迅故居导游词(精选12篇)

300字最新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绍兴鲁迅故里来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能够称我阮导或者称我涛涛,十分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期望我们能够交成朋友,我先带你们去鲁迅故里的景点。

  鲁迅故里为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它后通咸欢河,鲁迅故里坐北朝南!!

  走近鲁迅故里,踩着石板路,看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和雕花的古木窗,大家就会问这房子有多少年代。这鲁迅故里是周家祖上的台门,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周家的祖上,他们从湖南搬到绍兴来的,他们保存完好无损。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沿着石板路,看到以前的书房、天井、古井、灶间,都显得十分古朴,大家会感到自我也在鲁迅那时候。

  沿着长廊,向后走去,豁然开朗,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虽然那里没有奇花异草,但是它是鲁迅小时候童年的乐园。  这就是鲁迅故里大致的景观,他的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客。

300字最新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2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绍兴游玩。我是快乐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绍兴鲁迅故里。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

  沿着长廊,向后走去,令人豁然开朗,你会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百草园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虽然那里没有奇花异草,但是它是鲁迅童年的乐园。大家看,这是一口小井,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同学们在小井上跳上跳下。在冬天下雪时,他经常来这里捕鸟……

查看全文

鲁迅故居导游词400字(精选17篇)

鲁迅故居导游词400字 篇1

  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那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能够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期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那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此刻要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积近20xx平米,原先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平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那里玩耍嬉戏。

  那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鲁迅故居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细细游览吧!

鲁迅故居导游词400字 篇2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绍兴鲁迅故里来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能够称我阮导或者称我涛涛,十分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期望我们能够交成朋友,我先带你们去鲁迅故里的景点。

查看全文

鲁迅故居导游词(通用30篇)

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1

  旅客们: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欢迎来到鲁迅故居,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鲁迅先生故居的一些事迹。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霜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

  鲁迅故居坐北朝南,走进黑铁皮大门,是一个小花园。走上台阶,就是会客室。中间摆着西式餐桌。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和瞿霜去江西瑞金时赠给鲁迅的工作台。过玻璃屏风门,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广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圆坐椅。西墙角是一只双层碗橱和四只圆凳,东墙放着衣帽架。这些简朴用具,反映了当时鲁迅全家的生活状况。他仅靠微薄稿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但对接济他人,支持革命群众团体,是非常慷慨的。在鲁迅的日记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记载。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书桌和陈旧的藤椅,鲁迅当年身伏书桌,写出了许多叫敌人胆颤心惊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许多杂文就在这里诞生。靠东墙是一张黑铁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头,均按原样布置。1936年,鲁迅重病缠身,仍坚持写作。宋庆龄知道后,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鲁迅就在这张铁床上不幸逝世。梳妆台上挂着一个旧时的日历牌,日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闹钟,指针对着5点25分,这些珍贵的物件,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

查看全文

鲁迅故居导游词(通用31篇)

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绍兴鲁迅故里来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能够称我阮导或者称我涛涛,十分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期望我们能够交成朋友,我先带你们去鲁迅故里的景点。

  鲁迅故里为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它后通咸欢河,鲁迅故里坐北朝南!!

  走近鲁迅故里,踩着石板路,看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和雕花的古木窗,大家就会问这房子有多少年代。这鲁迅故里是周家祖上的台门,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周家的祖上,他们从湖南搬到绍兴来的,他们保存完好无损。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沿着石板路,看到以前的书房、天井、古井、灶间,都显得十分古朴,大家会感到自我也在鲁迅那时候。

  沿着长廊,向后走去,豁然开朗,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虽然那里没有奇花异草,但是它是鲁迅小时候童年的乐园。  这就是鲁迅故里大致的景观,他的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客。

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2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