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 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 ,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佚名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篇1
之三
作者:溧阳市实验小学 陶春萍
教学目标 :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佚名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佚名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 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 ,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