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学会比较、抽象思维等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1.
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空间想象的形成的了解
教学建议:由于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不高,所以要掌握好分寸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教学力求直观,方法可多样计机算动画、挂图、充分利用课本图表等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方法:探究( 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实验一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通用2篇)
实验一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
实验
内容
应巩固的知识
涉及的实验技能
注意事项
氨
的
制
取
实验室制氨的原理
(1)在试管里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2)密度比空气小,又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方法
(1)装置应不漏气
(2)氯化铵和消石灰工混合均匀
(3)装反应混合物的试管管口要稍向下倾斜,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4)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氨气,收集氨气的试管要干燥,试管口要用一小团棉花堵住
氨
的
性
质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
(2)化学性质(与水、酸等反应)
(1)闻气味方法
(2)气体的溶解性实验方法
(3)使用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技能
(1)在氨的溶解性实验中,试管里就充满氨
(2)氨与酸反应时,三滴不同酸的位置还宜靠得太近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精选4篇)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篇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相邻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2.以金刚石为例,了解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熔、沸点,导电性和溶解性)
二、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一)基本知识点(学生自学完成)
1.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2.构成粒子:______________;。
3.粒子间的作用______________,
4.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1)熔、沸点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一般的溶剂。
(3)______________导电。
原子晶体具备以上物理性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晶体的化学式是否可以代表其分子式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见的原子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判断晶体类型的依据
(1)看构成晶体的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对分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
对于离子晶体,构成晶体的是微粒是______________,微粒间的相互作__________键。
对于原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_______,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键。
(2)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或硬度)。
一般情况下,不同类晶体熔点高低顺序是 ________晶体>_______晶体>_______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得多
(二)重点点拨
1.晶体
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其结构特征是其内的原子或分子在主维空间的排布具有特定的周期性,即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重复的单位可以是单个原子或分子,也可以是多个分子或原子团。重复的单位必须具备3个条件,化学组成相同,空间结构(包括化学键)相同,化学环境和空间环境相同。
课题 3 离 子
课题 3 离 子
(总第二十三课时)
一 课标要求
2 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的概念,并掌握它的形成规律及与原子的区别。
3 过程与方法:多采用指导阅读、组织讨论来进行教学,让抽象思维变换为形象思维。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推倒思维方法。
二 课堂程序
1、复习:⑴回忆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⑵分析讨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引入:分析11号、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后印入。
3、新课:
(一)离子的形成
(1)定义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2)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书写要求:先写上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前,符号后,是“1”省略不写。
(3)练习书写离子符号:氢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第一节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一)
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氢键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写出nacl 、co2 、h2o 的电子式
。
2.nacl晶体是由na+和cl—通过 形成的晶体。
[课题板书] 第一节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分子晶体(有课件)
一、离子晶体
1、概念: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
2、空间结构
以nacl 、cscl为例来,以媒体为手段,攻克离子晶体空间结构这一难点
[针对性练习]
[例1]如图为nacl晶体结构图,图中直线交点处为nacl晶体中na+与cl-所处的位置(不考虑体积的大小)。
(1)请将其代表na+的用笔涂黑圆点,以完成 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并确定晶体的晶胞,分析其构成。
实验一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
实验
内容
应巩固的知识
涉及的实验技能
注意事项
氨
的
制
取
实验室制氨的原理
(1)在试管里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2)密度比空气小,又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方法
(1)装置应不漏气
(2)氯化铵和消石灰工混合均匀
(3)装反应混合物的试管管口要稍向下倾斜,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4)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氨气,收集氨气的试管要干燥,试管口要用一小团棉花堵住
氨
的
性
质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
(2)化学性质(与水、酸等反应)
(1)闻气味方法
(2)气体的溶解性实验方法
(3)使用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技能
(1)在氨的溶解性实验中,试管里就充满氨
(2)氨与酸反应时,三滴不同酸的位置还宜靠得太近
铵离子的检验
铵离子的检验原理
(1)检验铵离子的性质
检验氨气时,不要把石蕊试纸碰到试管口或试管内壁,以免跟反应物中的碱相接触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使学生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