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05

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

  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2、喋喋不休

  3、尴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查看全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2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你对中国的民居有了哪些了解。

  2、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进入六年级,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互联网搜索的引入,也大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所以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进入课堂的学生当做一张白纸,而应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以生定教。)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民族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具特色。

  2、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猜猜下面出现的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居。

  (出示老师课前以“民居”为关键字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整理出的有代表性的民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搜索的'方法学生在信息课中已掌握,这里不必现场演示搜索)

  3、小结学生回答情况。

  4、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让人眼花缭乱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读了这篇课文,大家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种民居?

  2、就让我们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3、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4、先联系上下文或利用“百度词典”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如:闽西南粤奇葩夯筑竹篾)

  5、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6、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画一画。

查看全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集锦(通用15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1

  当老师的要把课上好,就像是农民要把地种好一样,因为这是我们本职工作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学校里各种名目的的赛课活动就产生了,像达标课、优质课、汇报课、展示课、师徒课等,可谓是层出不穷。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都要试着接受和理解。

  最近,学校里要举行“青蓝工程课”,我是我们体音美组里要上课的其中一位,我倒没觉得运气不好,或者是不想去上,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锻炼对自己来说都是成长的机会。只有经历过用心的准备、反复的修改、来回的试讲和别人的指正,我的教学技艺才会更进一步。所以,对待这次上课,我很重视。

  可能是前段时间看了20xx年第2期《少儿美术》里的“青瓷艺术”这篇教学设计的启示,经考虑我准备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自己设计的《青花瓷》这节美术课。前期的构思设计与找素材、制作课件等付出的大量精力就不再多说了。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思路。青花瓷是元代陶瓷艺术的代表,它素雅、端庄,自元代到宋元明清甚至今天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青睐。也许是出于自己对美术与文化热衷,让我有了上这节课的激情。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以鬼谷下山这个故事做引领,引出《鬼谷子下山图》瓷罐和课题;学习部分为:简介青花瓷知识;认识青花瓷艺术特色:淡雅、素净;欣赏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种类主要有:瓶、罐、盘、碗、杯等;了解青花瓷上的图案分为:动物、人物、风景、花卉;然后赏析教师范作;通过欣赏分析,掌握用绘画与剪贴的方法与人合作制作一幅“青花瓷”美术作品;展示评价环节以学生自评与互评和教师总评为主,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以青花瓷特色而设计的服装、手机、钢笔、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开阔学生的思路。

查看全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集锦(精选16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1

  习作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

  教学重难点

  明确习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在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向成熟。有时,我们还会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谁愿意把这种感觉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呢?

  2.创设情境。当然成长也会伴随着一些烦恼,也许你正为不佳的学习成绩而伤心,也许你正为与朋友间的一场不愉快而懊恼……

  二、自主选材,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选择的内容。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准备写哪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的选择情况,鼓励每个方面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一下,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方面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昼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

  (1)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

  (2)内容是否具体;

  (3)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句话,明确习作要求。

  2.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六年级语文教案集锦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负疚、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查看全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示“借代”的修辞形式并积累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

  2、让学生认识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结构特点,体会感叹号所表达出的强烈情感。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读书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人方法,练习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理解下列每组词语的意思。

  1、让学生讲搜集到的“桃李满天下“的典故。听完故事后学生畅谈感受。

  2、让学生结合刚刚听过的故事,理解“桃李”与“学生”的关系。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后面几组。

  4、全班交流故事,交流感受,小结关系.。

  5、你还知道哪些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巾帼—女子、须眉—男子)

  二、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

  1、自由读句子

  2、说说这两组句子的特点?

  3、出示意思相同的两个句子:“你看一只小纸船能漂得又久又远。”“你看,后花园有丰富的色彩。”

  4、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书中的两组句子表达的效果。

  5、学生模仿着写一两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查看全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文(通用12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