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贺卡教学设计(通用3篇)
立体贺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制作贺卡,使学生懂得贺卡的组成和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2、知道贺卡能丰富人的感情,传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自己制作的贺卡意义更深刻。
3、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贺卡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贺卡的制作。难点:贺卡的设计构思。课前准备
教师:不同造型的立体贺卡,示范作品。学生:卡纸、剪刀、胶棒、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想给老师说句什么?生:祝老师生日快乐!
师:非常感谢大家!可是老师想得到一份特别的礼物,能送老师一件礼物吗?生:能!
师:今天教大家做立体贺卡,做好后送给老师好吗?生:好!
师:这份礼物的特别之处在于是你们亲手制作,更有意义,表达的是你们的心意。那么我们今天共同制作一件礼物吧!(板书:立体贺卡)
二、新授
1、展示课题:立体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2、出示一些贺卡的实物和PPT图片供学生观赏。给学生讲述贺卡的制作技法:
(1)、折。
折是纸制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技法。A、折直线。
折叠前先在纸上画出折线,用专用符号表示:如,----表示内折线;-·-·-·-表示外折线。
B、折曲线。
先在纸上画出折曲线,再用小刀沿着折曲线轻划折痕,然后再进行折叠。C、折圆。
《雪地贺卡》教案(通用17篇)
《雪地贺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情感目标: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重点:
1 掌握生字新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
体会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过程:
一、认知阅读
1、导入:
小时侯,我们听到过许多童话故事,我们曾希望圣诞老爷爷能从烟囱里爬进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礼物,也曾盼望过能拥有一条能实现我们所有心愿的金鱼,然而,当我们的祈盼都没有实现时,我们是不是有点失望呢?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雪地贺卡》)
2、检查预习
指名让学生自主给文中的生字、词,正音。
二、理解阅读
3、结合课文,指名用简洁的三四句话来复述故事大意
(在叙述中要包含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合作讨论
①“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你觉得等不到回音的李小屹会受到“我”的伤害吗?
请与如果“我”不给她寄去第一封贺卡的结果作比较。
三、拓展阅读
5、课堂活动:请你给你最希望联系的人物(非现实的)也设计一张贺卡。
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①今年沈阳的雪下得大,埋没膝盖,到处有胖乎乎的雪人。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篇1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
3、感受作者朴实自然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
1、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2、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下雪了,美丽的六角形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
板题: 《雪地贺卡》
二、了解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鲍尔吉•原野,请同学们读一读作者的简介。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你想知道故事的情节吗?请同学们把课文速读一遍,并思考:
1、本文分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给老师和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点拨: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能收到李小屹这么恳挚的关爱。主要写“我”无意中发现雪人怀里的贺卡,被写贺卡孩子的这种行为深深打动。
你寄过贺卡吗?(精选12篇)
你寄过贺卡吗?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0—1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每位同学都寄过贺卡也收到过贺卡,现在各小组对同学们去年个人及家庭收到贺卡的数量进行统计。(出示表格)
第( )小组个人及家庭去年收到贺卡数量统计表
成 员
总 计
平 均
个 人
家 庭
观察上表,请同学们说明表中“成员”、“个人”、“家庭”、“总计”、“平均”所表示的意义,“总计”、“平均”的数量怎样计算。(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中的平均数保留整数)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雪地贺卡》阅读练习·探究与解答(通用14篇)
《雪地贺卡》阅读练习·探究与解答 篇1
第一题
第1小题,一般而言,与大人相比,儿童的心灵比较纯真,情感比较真实;心理上更为好奇,更趋于趣味和幻想,思维更简单,生活的经验更有限。因此,儿童们往往把神话、童话,乃至梦幻当作真实,把动物、植物乃至石头、桌椅都当作有人一样的生命感觉,乃至“也有爸爸妈妈”;喜欢沉浸在自己所感觉的美好的趣味盎然乃至奇异的世界里。其中自己感觉特别珍贵,或特别郑重其事,或特别神秘的东西还往往会把它当作自己心灵王国的秘密。这些孩子气感觉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它的纯真、美好,就是他往往把大人们视为微不足道的东西看得很有兴趣。随着逐渐长大成人,现实的、理性的、功利的东西在人身上会不断增加,在丧失孩子气感觉的同时,往往可能也流失了一部分纯真、美好和趣味。所以作者会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事实上,一般人可能都有过这样幸福的童年。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童年。这也就是文中说的“我也有过这样的年月”。“李小屹”不过是作者塑造的有着纯真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的一个“代表”。
以上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语句的有关“幸福”的理解可参见“主编导读”。
不必要求学生回答得那么全面、深入。能结合李小屹的故事说说自己的理解,大体能说到天真无邪美好的幻想、纯洁的愿望、神秘的故事、动人的趣味等等中的若干方面即可。能指出这幸福指的是一直有着一颗纯真的心灵,一直沉浸在美好的感觉里是很幸福的,那就更好。
《雪地贺卡》研讨要点(精选15篇)
《雪地贺卡》研讨要点 篇1
一、作者为什么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童心童趣的可贵就在于无成人的烦恼,无世俗之虚伪。作者赞美于它,祝福于它。
详见练习一第1、2小题解答。
二、“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
“回”是被这美好心灵所感动,“不回”是对这美好心灵的呵护。不忍心真骗了她,更不忍心因说出真相,而中断了她正在“上演”的动人故事。
具体参见练习二解答。
三、有哪些优美的句子值得品味摘记?
参见练习一解答,参见词句品味及其说明。
《雪地贺卡》研讨要点 篇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 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习作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执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读
1. 文题理解:
文题点明了本文是一个跟“贺卡”有关的故事。
2. 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鲍尔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雪地贺卡》可以说是颇能体现鲍尔吉•原野写作风格的一篇小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