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案第五册完整版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世界,关注多视角的观察要点。
4、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案第五册完整版
5、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特点。
6、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学生情况发析:
1、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3、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流动人口,所以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大。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案第五册完整版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4、注意渗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教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1
第二周 第一单元 漫步建筑世界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案第五册完整版
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彩色字母娃娃
第二单元 点线色,你我他3、彩色字母娃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彩色字母娃娃2.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3.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的想象创造表现。教学要点:彩色字母娃娃1.重点: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进行装饰。2.难点: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段表现字母。3.兴趣点:“拟人化”的卡通字母、创作“拟人化”的卡通字母、用身体或手势表现字母。4.观察点:从身体、手势的造型中感受字母特点、从艺术家的卡通字母中感受形式美。课前准备和课时:彩色字母娃娃1.彩色笔、油棒、剪刀和各种色纸。2.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1.放课件2.欣赏教师的范画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比较均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二、讲授新课1. 课题:彩色字母娃娃1. 提问:(1)你看到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字母?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对称、均衡、夸张、拟人等)(3)线条卡通字母与艺术家表现的字母各有什么美感?2. 教师讲授新课:彩色字母娃娃3. 过程与方法:①在“身体或手势字母”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5.学生想象与创作:① 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进行创作。② 用彩色笔绘画创作。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三、小结评价目标:彩色字母娃娃1.有创意:2.拟人化:3.装饰美:作业自评:①要求:能设计一个字母娃娃。②能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娃娃。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画家眼中的儿童
第一单元 儿童与卡通的故事1、画家眼中的儿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画家眼中的儿童2.初步感受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画家眼中的儿童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教学要点:1.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2.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画家眼中的儿童3.兴趣点:①激发童年群体游戏的回忆。②激发“亲情、乡情和热爱生活之情。③表演画中儿童的动作,激发观察的兴趣。④与同学一起共赏作品。4.观察点:①作品中的“形与色”。②儿童的生活情趣。课前准备和课时:1.彩色笔、油棒、。2.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课件2.欣赏教师的示范画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互相讨论、提出看法,感受传统绘画与卡通形象不同的形式风格,陶冶审美情趣。二、讲授新课画家眼中的儿童1.课题:画家眼中的儿童2.提问:选一幅你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3.作品给你什么感觉?(愉快、热闹、天真、可爱、快乐、有趣、开心、亲情、文静、活波、优美)。4.找一找,作品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5.找一找,哪些地方是线造型,哪些地方是面造型?哪些地方是“块面组合”式造型?说说中国画与油画有什么不同?说一说自己平凡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6.画一画:我的童年。用彩色笔绘画创作。7.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画面更能表现童年的趣事并有装饰美?8.评一评:我的作品美在那里?同学作品美在哪里?三、小结评价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画家眼中的儿童2.审美能力:3.情感与态度:作业自评:①要求:画出童年的一件趣事。②能运用夸张等手段。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小学美术静物素描的教案(通用5篇)
小学美术静物素描的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像比例、结构,提高对人物面部表情、头部结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刻划对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对日后进行创作有较好的帮助,并通过头像的训练,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学的较高级阶段。
教学重点:
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
教学难点:
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现代素描肖像》孙建平著天津美术出版社ISBN7-5315-0323-5/.0323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乔治.伯里曼著广西美术出版社
ISBN7-80674-065-1/.48
《素描基础知识》郭绍刚著岭南美术出版社8260.0718
《素描技法》马玉如陈达青著人民美术出版社8027.7210
〈〈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素描教程〉〉贝洛乌索夫.柯尔布.卡别依金著曹春生译
ISBN7-5059-1262-3/.324
学时:6╳10
人物头像素描
一、人物头像素描的意义
1、人物是素描研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多专业画家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那里找到他们画的人像素描,并可见其所具有的艺术质量,那些充满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创作画中的设计稿,但是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研究素描头像的作画技法应对有关艺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时对艺术的思维、观点进行培养和锤炼。这样有利于在绘画成长的过程中发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通用17篇)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 篇1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片段,值得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其表达出来。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难忘经历,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
本课教材围绕课题,选用了多种形式的欣赏范例。如:漆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意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材料和工具。教材中的4幅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漫画作品,从多角度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漫画的画风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形态丰富,叙事风格紧凑,为学生创作了形式和内容的借鉴。
教学重点:
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
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思考什么样的事最难忘,为什么难忘?常用的绘画工具,假日生活照片。
(教师)美术工具一套,课件,范作,班集体活动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
(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
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
出示课件“最难忘的一件事”。展示班集体活动记录或播放班级活动视频,师生讨论确定最适合表现“难忘”的场景。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集锦(精选17篇)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集锦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