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能用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3.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读我诵》中的《祸福相依》,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过程

  1.自学提示:出示前后变化的三幅图,请你为它排出正确的顺序。

  2.分享展示。

  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因为故事的经过是:首先,然后,最后。所以,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

  过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并用“ ”标出关键词。

  2.分享展示。

  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

  3.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爸爸给玲玲建议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导学生把话表达完整)。

  5.分角色诵读。

  6.你读我诵——师生问答读。

  师:玲玲刚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师:玲玲后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师:最后,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玲玲满意地笑了。

  7.用关键词复述故事。

  (1)关键词:得意端详评奖伤心来不及仔细小花狗懒洋洋满意动脑筋

查看全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通用11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关于对教材的理解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玲玲的小女孩因不小心把已画好的画弄脏,由最开始的着急(“哇地哭了起来”),经过爸爸对她的启发,最后竟然变坏事为好事(把弄脏的地方画成一只小花狗),改后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的故事。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文中玲玲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强调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将劣势转为优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积累“端详”等词语。

  2.会写“玲、叭、楼梯”四个生字。

  3.把课文的前七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懂得“端详”等词的意思,灵活运用所学生字;

  2.写好“楼梯”二字。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有位小朋友来到了我们二(二)班的课堂,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瞧,她向我们走过来了,还在向我们打招呼呢!(ppt1)让我们认识一下她吧。(教读“玲”的拼音)看老师写她的名字,仔细看哦,它是左右结构王字旁,但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是个“命令”的“令”,不是“今”。会写了吗?赶紧把她的名字端端正正写在“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吧。

  2.玲玲是位很聪明的小姑娘,她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查看全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通用11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关于对教材的理解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玲玲的小女孩因不小心把已画好的画弄脏,由最开始的着急(“哇地哭了起来”),经过爸爸对她的启发,最后竟然变坏事为好事(把弄脏的地方画成一只小花狗),改后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的故事。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文中玲玲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强调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将劣势转为优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积累“端详”等词语。

  2.会写“玲、叭、楼梯”四个生字。

  3.把课文的前七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懂得“端详”等词的意思,灵活运用所学生字;

  2.写好“楼梯”二字。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有位小朋友来到了我们二(二)班的课堂,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瞧,她向我们走过来了,还在向我们打招呼呢!(ppt1)让我们认识一下她吧。(教读“玲”的拼音)看老师写她的名字,仔细看哦,它是左右结构王字旁,但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是个“命令”的“令”,不是“今”。会写了吗?赶紧把她的名字端端正正写在“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吧。

  2.玲玲是位很聪明的小姑娘,她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查看全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通用7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碰到一些让自己很伤心的事,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玲玲小朋友是怎样解决这类事情的。

  2.板书课题:玲玲的画。教师边写边指导“玲”的写法,注意右边不要写成“今”。

  3.齐读课题。注意不要把“玲”读成“lín”。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想办法记住不认识的字。

  3.同桌接力读,看谁读得最流利,没错字。

  4.朗读比赛。指名读。师生评价。

  5.默读全文,画出好词语。

  6.玲玲要考考大家,看看你认识这些词语么?(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端详 脑筋 收拾 满意 参加 楼梯 懒洋洋

  三、快乐识字

  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2.小组交流记字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记忆,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联想,猜谜语等。

  3.给生字组词,给个别的词造句。

  4.游戏:开火车识字,小组竞赛。

  四、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中捺却没有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2.指导“狗”字时注意反犬旁的写法。

  3.学生描红。

查看全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7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板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有顺序地观察说话。

  这是谁画的画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板书课题:玲玲的画,学习生字玲。换偏旁记忆。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生字及生字所在的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

  字音难点:玲、详、奖、脏(多音字)、筋、催。

  字义重点:筋、奖的扩词。

  字形重点:详换偏旁练习。完成练习三(比一比,组成词。)

  3、同桌互相查字,练习第二题(词语连线。)

  4、积累词语:收拾、满意、这时候、报纸、仔细、懒洋洋、来不及。

  三、研读课文

  (一)抓重点段

  1、专心读课文,想想哪句话给你启发最大?

  2、交流学习第九段,重点研究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老师设疑:这里的坏事和好事各指什么呢?

  (二)学习一到四段(坏事)

  1、指名读一到四段,思考:玲玲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2、交流中相继理解“端详、催”。

查看全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通用22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板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有顺序地观察说话。

  这是谁画的画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板书课题:玲玲的画,学习生字玲。换偏旁记忆。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生字及生字所在的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

  字音难点:玲、详、奖、脏(多音字)、筋、催。

  字义重点:筋、奖的扩词。

  字形重点:详换偏旁练习。完成练习三(比一比,组成词。)

  3、同桌互相查字,练习第二题(词语连线。)

  4、积累词语:收拾、满意、这时候、报纸、仔细、懒洋洋、来不及。

  三、研读课文

  (一)抓重点段

  1、专心读课文,想想哪句话给你启发最大?

  2、交流学习第九段,重点研究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老师设疑:这里的坏事和好事各指什么呢?

  (二)学习一到四段(坏事)

  1、指名读一到四段,思考:玲玲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2、交流中相继理解“端详、催”。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