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教案(精选5篇)
《连减》教案 篇1
科目:数学第 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 题连加、连减编写者:教学目标: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 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教学准备: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姑娘想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发电报,催它们快点收集食物,准备过冬 (出示口算卡片) 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生读题说结果: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电报,就立即行动起来了,忙着收集松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板书: 松鼠爸爸收集34个松果 松鼠妈妈收集28个松果 小松鼠收集23个松果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松果?”时贴出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生汇报交流: (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 2 8 6 2 + 3 4 +2 3 6 2 8 5
《连 减》教案(精选4篇)
《连 减》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00以内连减运算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100以内连减运算,正确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8-8-9=20-8-7=20-5-5=
17-6-10=13-6-7=19-6-3=
28-8-12=37-20-5=59-50-3=
39-30-4=28-6-20=38-6-20=
2、计算:57-18-26=
指两名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课堂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下面各题。
57-7-36=98-54-21=28-7-9=
29-6-17=60-35-17=73-25-17=
2、连线;
3212330
47-9-668-17-2138-20-17
52-18-3227-19-673-25-27
3、在○里填上>、<或=。
38-9-6○3966-23-27○16
47-17-25○278-24-32○22
4、列式计算
(1)车上有42人,到站后下去1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车上有42人,到站后前门下去7人,后门下去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100以内的连减运算,同学们在做题时可以按顺序进行计算,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加在一起,再用第一个数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连 减》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100以内连减运算,正确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18-8-9=20-8-7=20-5-5=
《连 减》(通用12篇)
《连 减》 篇1
《连 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2页“连减”例题,“做一做”第(2)小题及练习十一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减计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片(8只小鸡图)、10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续述故事,引入主题。
师:小明喂的小鸡吃得可高兴了,它们还调皮的互相追逐,玩起了游戏,你还记得小明喂了多少只小鸡吗?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数一数?(学生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谁来大声告诉我?(指名回答,并写上“ 8”)调皮的小鸡跑去捉迷藏了,请你仔细看一看。(出示挂图)
2、提出学习目标
你知道: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怎样列式?
(3)怎样进行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独立自学例2,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同桌也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和全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1: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多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明确图意)
生2:我是这样写算式的:8-2-2
①问: 8表示什么?第一次为什么要减去2,第二次再减去2?
《连 减》(精选12篇)
《连 减》 篇1
《连 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2页“连减”例题,“做一做”第(2)小题及练习十一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减计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片(8只小鸡图)、10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续述故事,引入主题。
师:小明喂的小鸡吃得可高兴了,它们还调皮的互相追逐,玩起了游戏,你还记得小明喂了多少只小鸡吗?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数一数?(学生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谁来大声告诉我?(指名回答,并写上“ 8”)调皮的小鸡跑去捉迷藏了,请你仔细看一看。(出示挂图)
2、提出学习目标
你知道: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怎样列式?
(3)怎样进行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独立自学例2,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同桌也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和全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1: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多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明确图意)
生2:我是这样写算式的:8-2-2
①问: 8表示什么?第一次为什么要减去2,第二次再减去2?
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整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连减:小鱼图,初步感受连减
1、课件: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有6条小鱼)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游走了1条),再看,又发现什么了?(又游走了3条)你能连起来说三句话再提个问题吗?(6-1-3=2)
2、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列式?
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叫什么吗?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算式,叫连减。(出示课题)
3、 你会读算式吗?谁能象他那样读?
4、6表示什么呀?(河里一共有6条鱼)游走的1条是从几里面去掉?3表示什么?游走的3条是从几里面去掉?5在哪呢?(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二、小鸭图,加深连减意义
1.连续播放画面,细心观察,你会讲故事吗?
2.你能列个连减算式吗?
(汇报图意,列出连减算式)
3.齐读算式
三、小兔情境,清晰部分与整体关系
1.你们看,这里住着小兔,你们知道住着几只小兔吗?为什么?你们看,先跑出来几只?又跑出来几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会列式?10-4-2,这里的4表示哪部分?2呢?剩下的4呢?(指名到前面为大家指出)(分别说说每部分表示的是哪部分)
3.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连减,,我们会读、会算。
下面我们来动手做。
四、巩固练习
1、小松鼠
一共10只松鼠,地上有几只?树上有几只?问题是树洞里有几只?
《连 减》
《连 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2页“连减”例题,“做一做”第(2)小题及练习十一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减计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片(8只小鸡图)、10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续述故事,引入主题。
师:小明喂的小鸡吃得可高兴了,它们还调皮的互相追逐,玩起了游戏,你还记得小明喂了多少只小鸡吗?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数一数?(学生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谁来大声告诉我?(指名回答,并写上“ 8”)调皮的小鸡跑去捉迷藏了,请你仔细看一看。(出示挂图)
2、提出学习目标
你知道: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怎样列式?
(3)怎样进行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独立自学例2,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同桌也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和全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1: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多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明确图意)
生2:我是这样写算式的:8-2-2
①问: 8表示什么?第一次为什么要减去2,第二次再减去2?
学生发言(8表示一共有8只小鸡,第一次减去2表示从8只里面去掉先跑走了的2只小鸡。第二次再减去2表示从剩下的6只里面又跑去了2只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