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连加 教学设计(精选2篇)

连加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体会连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连加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铃鼓、趣味口算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搭建阶梯

  1、口算

  1+3= 5+2= 3+2= 1+7=

  4+2= 7+3= 5+4= 10+0=

  2、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小红花加法图)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小聪聪”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学生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竞争意识。)

  师叙述:有一天,小聪聪背着书包上学去,走在路上遇到三个小伙伴,他们一同往前走。来到一个岔路口,又遇上了两个小伙伴,他们又一起结伴向学校走去。同学们谁知道他们一共是几个同学一起走到学校的吗?(1+3=4 4+2=6)

查看全文

《连加》教学设计(精选5篇)

《连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2.同时口算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3.订正板演

  (1)竖式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查看全文

《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体会连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连加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铃鼓、趣味口算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搭建阶梯
1、口算
1+3= 5+2= 3+2= 1+7=
4+2= 7+3= 5+4= 10+0=
2、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小红花加法图)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小聪聪”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学生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竞争意识。)
师叙述:有一天,小聪聪背着书包上学去,走在路上遇到三个小伙伴,他们一同往前走。来到一个岔路口,又遇上了两个小伙伴,他们又一起结伴向学校走去。同学们谁知道他们一共是几个同学一起走到学校的吗?(1+3=4 4+2=6)
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解决上学路上的数学问题?(1+3+2=6)看一看这个式子与前面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查看全文

连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2.同时口算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3.订正板演

(1)竖式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查看全文

一上《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72例1配做一做1及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连加算式;结合情境图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学会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难点是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瞧,他是谁?(米老鼠)今天米老鼠来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高兴吗?(高兴)谁来跟米老鼠打个招呼?
二、探究新知
师:米老鼠要带小朋友们去动物园玩。去动物园,要乘公交车(出示课件:车上有5个小朋友。)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点击课件)现在呢?(来了2 个小朋友)
师:谁能把你刚才看到的跟同桌说说,再想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注意,在说的时候,两个小朋友,要做到你说,我听,再换一换,我说你听!明白吗?开始!
学生交流。
师: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谁还会说或谁再来说说)
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车上有几个小朋友?
师:现在谁来说说算式怎么列呢?
生:5+2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你想到用5+2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请小朋友注意,你又看到了什么?(点击课件)
生:又来了1个小朋友。
师:谁能把刚才你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车上有5个小朋友,来了2 个小朋友,后来又来了1个小朋友。)

查看全文

《连加、连减》集备教学设计(通用4篇)

《连加、连减》集备教学设计 篇1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p72连加连减

  教学目的: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认识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1、(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说出最后又来了1只小鸡。

  师:对于这题应该怎么列式呢?

  板书:5+2+1

  为了计算准确,可采取分步计算的方法,也就是先算5+2=7,再算7+1=8

  步骤如下:

  5 + 2 + 1 = 8

  7

  2、(出示课件)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 ○

  ○○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8 – 2 – 2 = 4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