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案(通用15篇)
《捞铁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捞铁牛》教案(精选12篇)
《捞铁牛》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捞铁牛教案(精选13篇)
捞铁牛教案 篇1
教学重点: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河中府铁牛》激趣引入
1.刚才我们在课件中看到的铁牛,是宋朝时候河中府城外用来拴浮桥用的,一共有八只。你知道吗在这些铁牛身上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2.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怀丙为是么要捞铁牛?自读、思考。
2.课堂反馈:(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洪水冲到河底的淤泥里。)
3.“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这里的“也”能不能换成“都”?为什么?(不能,因为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冲走了铁牛,这是两件事,如果用都就只讲铁牛被冲走一件事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二部分后回答。
2.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3.“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冲回来。”这里的“还”可不可以换作“要”?为什么?(不能。因为“还”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冲走铁牛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也是水,用“还”就很自然,如果用“要”就没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捞铁牛 教案(通用14篇)
捞铁牛 教案 篇1
教学重点: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河中府铁牛》激趣引入
1.刚才我们在课件中看到的铁牛,是宋朝时候河中府城外用来拴浮桥用的,一共有八只。你知道吗在这些铁牛身上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2.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怀丙为是么要捞铁牛?自读、思考。
2.课堂反馈:(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洪水冲到河底的淤泥里。)
3.“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这里的“也”能不能换成“都”?为什么?(不能,因为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冲走了铁牛,这是两件事,如果用都就只讲铁牛被冲走一件事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二部分后回答。
2.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3.“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冲回来。”这里的“还”可不可以换作“要”?为什么?(不能。因为“还”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冲走铁牛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也是水,用“还”就很自然,如果用“要”就没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捞铁牛》教案(精选12篇)
《捞铁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几项准备工作;
2、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了解怀丙和尚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3.认识浮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二、教学重点:怀丙和尚捞铁牛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 捞铁牛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
1、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用“ ▲”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的词语。
(2)、用自已的话说说事情的原因。另外你还读懂了什么。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反问句。
(4)、用“~”画出怀丙和尚说的话。
(5)、谁能说说捞铁牛有什么困难?和尚对这件事怎么看?你能把和尚说的这句话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通过上面课文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是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的?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读课文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收获?这段写什么?
1、怀丙和尚为什么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2、怀丙和尚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整件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演示多媒体(四项准备工作动画片)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捞铁牛》教案(精选17篇)
《捞铁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