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

时间:2025-04-05

老山界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领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反复阅读,弄清各种叙述方法的特点,体会本文运用顺叙方法和插叙方法的好处。

  3.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本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内容。

  2.通过研讨,掌握本文主要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描写优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朗读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描写红军长征的著名诗歌中,写到: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可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其中的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看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第一座难走的山的。

  二、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阅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是落实课后“积累”一题中所列的字词读音和意义。然后研讨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同桌讨论、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方式,解决下面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万里长征?长征有什么意义?

查看全文

《老山界》教案(通用15篇)

《老山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方法,运用作者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运用课文朴实、优美、凝炼的语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方法,运用作者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一些,可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老山界》,了解了解这个故事。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查看全文

老山界教案范文(通用15篇)

老山界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

  ㈠明确顺序安排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 (上 午 傍 晚 天 黑 夜 黑 半 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下 午)

  ㈢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查看全文

《老山界》教案(通用14篇)

《老山界》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自学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提示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IO月结束,是为了突破国民党“围剿”,争取北上抗日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和湖南新宁边境。

  一、学生通读全文

  阅读这篇课文,注意课文的记事顺序,划出描述山势险峻和表现作者在山上过夜的细腻感受的一些生动句子,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注意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查工具书,掌握下边加点的字的读音:

  惊惶、欺侮、呜咽、咀嚼、酣然入梦、矗立、蜷、陡、落得很远、苛捐杂税。缀。

  三、 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 地点 人物 所做的事情

  第一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上半夜

  半夜

  第二天 黎明

  下午

  四、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二课时

  一、 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查看全文

《老山界》教案(精选14篇)

《老山界》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方面:

  1、了解作家作品。

  2、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3、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过程和方法方面: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过程的了解,初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

  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选用】:

  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

  【学法指导】

  梳理信息,整合处理

  【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老山界》一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其次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学生容易了解文章所叙之事,但是对于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及两处写景的背后所蕴涵的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手段,以勾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联想,再紧扣一些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揣摩红军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查看全文

关于《老山界》教案范文(精选15篇)

关于《老山界》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1.《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2.作者介绍: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1、排除字词障碍

  字:惊惶篱笆骨碌酣蜷缀矗咀嚼澎湃

  多音字:呜咽落得很远

  词: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骨碌酣然入梦蜷呜咽澎湃身手

  2、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查看全文
目录